第10章(第3/13页)

又过几天,学生们把秃树枝上都挂满白纸条,白祭帐,白纸花。走过去走过来的人都低着头,耷拉下眼皮,几个二流子吹口哨,被中学生们吼了一通,灰溜溜地笑笑,没声了。史屯的不少知识青年不叫知识青年了,叫“二流子”。要在平时二流子们可不受人喝斥。不喝斥他们,他们还一天到晚到处找个谁打打,或者调戏调戏。他们中间好的都走了,让公社推荐上大学或招工了。剩的这些常常不出工、歪歪斜斜站在街边上,见了谁就低声嘀咕一阵,然后就扯开嗓子大笑。史屯人知道他们整天在讲每个史屯人的坏话;每个史屯人在他们的故事里都做着丑角。所以史屯人就说城里人太孬,把这些二流子送来祸害他们。过了半年,街上大喇叭里又出来一声塌天似的大钗。这回是朱老总。学生们把上回收回去的白纸花整理整理,再挂到叶子肥大知了闹人的树上。二流子们嘴里吹着哀乐,在街上边逛边啃着刚偷的黄瓜、西红柿,见学生们啐他们,他们就比划一些二流子动作,笑得张牙舞斥、翻跟斗打把式。

女学生们嗓子哽吟着说:“朱老总都去世了,你们狗日的有良心没有?”

二流子们用她们的史屯口音,嗲声细气地学舌:“朱老总都去世了,你们的良心屙屎屙出去了吗?!”

学生们想,总有一天,要把这群货色揍烂撵出史屯去。他们在秋天终于和二流子们打了起来。那是哀乐响得最壮阔的那天。各村都接上了喇叭,都在同一个时辰响起大钗,“咣!……”这回人们觉着塌了的崩了的不是天不是地,是长在脊梁上的主心骨。他们偏着脸听广播一遍一遍讲毛主席逝世的事。他们站在窑洞外,下巴颏向一边翘,一只耳朵高一只耳朵低,听着这件大丧事。他们从早上站到中午,背躲胸含,脖子向里缩,腰在后胯在前,膝头微微打弯,他们就这样防守、躲让、一步三思,未冲锋先撤退地站着,一代一代都学会这个站相。他们这样站着,想让他们听明白什么,想让他们相信什么都难着呢。从中午又站到晚上,他们互相说:“吃了没?”“正做着汤呢。”“毛主席逝世了,听见没?”“听见了——逝世了。”

跟着就是十月放鞭打鼓敲锣。赶集的人看中学生从这头往那头游行,小学生从那头往这头游行,他们对赶集卖东西的人吼叫:“还赶集呢!‘四人帮’都****了!”他们心里说:那不还得赶集。过了好一会,他们相互咬耳朵:“毛主席的媳妇江青叫****了。”“那不是皇娘娘吗?”“皇娘娘就不能****了?谁都能****。”“说****就****。”

到又一个年关时,村子里的喇叭响起一声大钗,史老舅带着孙子正要出去卖卤猪头肉猪大肠猪肝。他站下来听。这回是公社知青闺女广播的丧事:刚刚平反昭雪的地委丁书记因病逝世;受全地区、全史屯公社深深敬爱的书记在受迫害的六年中患了严重疾病,终于不治长辞,……

葡萄挑着还冒热气的豆腐走来。她想,不知是不是来过猪场的那个地委书记。她不记得他名字了,所以到末了也不敢肯定去世的是谁。她看见史老舅偏着脸,驮着背站在喇叭下面,把步子慢下来,想和他打个招呼。喇叭里哀乐和广播放完了,史老舅一抬下巴,他孙子抓起独轮车的两个车把。史老舅自己和自己大声说道:“谁死只要咱儿子不死,就得赶集。”

葡萄在想她刚刚送二大上山的时候,是史老舅给她出了个不赖的主意。他说“咱这儿那儿不能住?掏个洞就能住人。”她把他的话听懂了。他是叫她去掏个窑。这儿土是好土,掏窑一掏就成。那比住野庙强多了,想暖和它暖,想凉快它凉。她把少勇叫回来一块在庙附近的山坡上找了个朝南的地方,掏了个土窑。少勇花了四个星期日,和葡萄把窑洞挖出来,抹上泥,又用树杆钉了个门。她把二大安排在窖里,三人在一块吃了一顿年三十扁食。这一年里,葡萄和史老舅遇上几回,每回两人都说他们自己明白的话:“住着不赖吧?——不赖。就是潮点。”“可不是。弄点石灰垫垫。”“垫上了。”“还硬朗?”“硬朗着呢。”“吃饭香不香?”“吃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