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江南迁客的感伤乱离之作

中唐前期的诗人中有一部分主要活动在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东南地区,以刘长卿、李嘉祐等人为代表。他们都在这一带任过刺史或县尉之职,并曾遭到贬逐。其诗歌有少部分反映了当地经过动乱之后荒凉颓败的情况。这些诗较少深入描写人民的苦难,也缺乏元结、韦应物那样的激情,大多是在伤春怀旧中一般地感叹兵戈不息的动乱形势以及江南十室九空的残破景象。他们更多的作品是在江南的青山白云间抒写迁客逐臣的流寓之感。其中刘长卿的诗艺术成就最高。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是盛、中唐之间的著名诗人,早年功名不成。安史之乱后曾两遭谪迁。两次被贬期间是他诗歌创作的盛时。他也有一些感伤乱离之作,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渔阳是安史之乱的发源地,穆陵关在湖北,桑乾河流经渔阳,诗人借归人从楚地到幽州的旅途,概括了战乱之后南北各地荒凉残破的景象。他的诗各体皆工,五言律诗最多。这些诗的基本特色是在清寒悠远的境界中寄托播迁之悲和思乡之情,情调寥落凄清。夕阳孤帆、秋山清猿、松风寒月、荒村野寺是他主要的审美对象。长卿诗工于炼句,擅长五律,时人说他曾自称“五言长城”。但“十首以上,语意稍同”。《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诗人为了强调他见到友人来访的喜悦,将落照下的荒村寒山写得那样萧瑟苍凉,从而突出了在古路上踽踽独行的来客,“野桥”两句是点“碧涧别墅”之名,却给这幽寒的意境增添了生机,因而全诗空灵而有野趣,主客的风雅也尽在山景中见出。他的五绝也颇多隽永之作。如《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写目送灵澈上人在悠悠暮钟里,背着斗笠独归青山的情景,从夕阳中渐行渐远的背影落笔,诗人久久伫立的深情和惆怅自在不言之中。又如著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用极凝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极有诗情的寒山夜宿图。妙在白屋孤零零地坐落在寒山上的环境与柴门犬吠的温馨气息对照得那样微妙,使人能于极荒寒寂静的意境中体会出旅人在风雪暮夜投宿山里人家时安宁、欣慰而温暖的心情。他的七律《长沙过贾谊宅》也是唐律中的精品: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借凭吊贾谊抒写自己的谪宦之感,“秋草”一联尤称名对,这两句渲染贾谊故宅一片冷落的景色,“人去后”、“日斜时”又化入贾谊《鸟赋》中“庚子日斜兮,集余舍”、“野鸟入室,主人将去”的词语和含义,但巧妙而不露痕迹,写出了诗人缅怀先贤同调倍增怅惘的黯然心境。《别严士元》〔1〕: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诗写春天在苏州与友人相别,可能是被贬南下经过吴地所作。“细雨”一联工致新颖,以“看不见”强调春雨的细润,以“听无声”强调花落的悄然,不但写出江南雨景的韵味,而且借周围环境的闲静烘托出离人相对无语的情景。总的说来,刘长卿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境界清空。大抵能代表律诗从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