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被迫营业(第2/6页)

皇后乃一国之母,应该由两朝太后张太后决定皇后人选。

内阁居然说自己亲娘没有资格挑选儿媳妇,你说小皇帝气不气?

气炸了!

我要这皇位有何用!

于是就出现了小皇帝怒砸书房这一幕。

小皇帝觉得自己委屈,觉得母亲蒋太后受到了侮辱,他把杨阁老的条子撕的稀碎。

当了一年多皇帝,嘉靖帝自问从无一日懈怠,兢兢业业,为大明做牛做马的办事,比堂哥正德帝好一千倍,可是如今他连自己的婚事都做不得主,眼睁睁看着母亲被内阁轻视,被隔绝在选秀大事之外。

嘉靖帝失去了刚来北京时的新鲜感,荣誉感,成就感。

皇帝没有他想象中的好当。

嘉靖帝:我太难了。

嘉靖帝还是个奶娃娃的时候,陆炳就陪在身边了,对嘉靖帝的脾气了了如指掌,他可以通过小世子的面部表情来判断是尿了还是拉了,比他当奶娘的亲娘还准确。

一听这个动静,陆炳晓得嘉靖帝在火头上,谁碰谁倒霉,决定先不进去了,指使身边的小内侍,“快去把司礼监张公公请来。”

这种时候,也就嘉靖帝的老伴张佐能够压住小皇帝的怒火。

小内侍低声道:“已经去请了,选秀在即,内阁那边一直派人催皇上的圣旨。”

其实内阁一再催促,就是逼着嘉靖帝点头同意内阁的做法,要张太后主持选秀,撤销蒋太后作为主持的旨意。

嘉靖帝若再次驳回内阁的决议,坚持要母亲蒋太后主持,那么内阁也会又又驳回嘉靖帝的旨意,第三次写票拟要张太后主持。

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反正按照程序,可以互相驳回无数次,大家死磕到底。

就像五百年后大西洋彼岸的英国闹脱欧一样,首相要脱欧,议会有自己的想法,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吵架,各不退让,吵了两年多,换了仨首相,还是搞不定。

如今选秀就和脱欧一样,皇帝(首相)和内阁(议会)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不一会,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来了,陆炳做了个请的姿势。

张佐叹气摇头,”你这小子从小就是个滑头,自己不敢进去,就等着我来。”

陆炳笑而不语,默认了。

陆炳的确不是那种巧舌如簧的聪明人,他的能力也不配当锦衣卫指挥使,但是嘉靖帝羽翼未丰,能够用的亲信十分有限,他没得选。

奶兄陆炳和老伴张佐都是湖北安陆兴王府的旧人,小皇帝绝对信任他们。

小皇帝对着他们一通抱怨,陆炳端茶送水要小皇帝消消气,张佐则像半个父亲似的安慰开导小皇帝:

“结婚是人生大事,关系一生的运道,不得出现任何纰漏,何况皇上这次是选皇后,一国之母,而非扩充后宫选妃,咱家很理解皇上为何愤怒。”

“唉,兴献帝(嘉靖帝的父亲,没有当过一天皇帝,因父凭子贵而追封的皇帝)去的早啊,太后青春守寡,从湖北兴王府到北京皇宫,这其中太后费了多少心思,如今皇上要娶媳妇了,想要太后亲自挑选中意的儿媳妇却被内阁驳回,想必皇上很难过吧,太后受委屈了。”

宫里有两个太后,但是张佐这种兴王府的旧人说话的时候,只要说“太后”,肯定是曾经的兴王妃蒋太后,绝对不是张太后。

嘉靖帝如获知己,握着张佐的手,“老伴,内阁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最基本的人伦都不顾了?朕娶妻,由母亲做主,有何不可?朕不能为了当皇帝,连亲娘都不管不顾吧,朕当皇帝,母亲却要受委屈,朕这个皇帝难道是纸糊的不成?”

陆炳乘机说道:“怎么可能,皇上登基,是按照高祖皇帝制定的《皇明祖训》兄死弟继的规矩来的,昭告天下,无人不服。”

张佐说道:“皇上登基,一来是因《皇明祖训》,二来是张太后和内阁遵守祖训的继承规矩,由张太后和内阁一起派人将皇上从安陆迎到北京,当时张太后还派了弟弟昌国公张鹤龄去了安陆,这表示张太后是全力支持皇上的,正因有张太后和内阁的全力支持,皇上才会顺利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