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第4/9页)



皇帝面对凶兵,无力弹压。虽然他一再坚称杨国忠谋反,贵妃在宫中一无所知,但军士不依,他们也怕。李隆基久居帝位积累的声威使军将们心存忌惮。年轻时诛韦后,杀太平,他曾是如此果决心狠手辣之人。倘留贵妃在皇帝身边,等到回銮秋后算账,贵妃的枕头风一吹,在场哪一个能逃掉?所以务必斩草除根。

面对臣下的进逼,李隆基惊怒交加——他敏锐地觉察出冒犯贵妃背后潜伏着的更大危险,他们敢把矛头指向贵妃,预示着他已经失去了权力。他们敢逼死贵妃,弑君也是转念之间。

李隆基清醒地意识到这点微妙。他不敢激怒军士,转而抱住她哭,无计可施:“魂飞颤,泪交加。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难道把恩和义,霎时抛下!”

人都是惧死的,杨玉环哭倒在他怀里。她希望他能解救她!只有他能解救她,他是让她生还的唯一指望!此时她好比挂在悬崖边,与这尘世的牵连只有他的手,如果他也松开,她就掉下去粉身碎骨了。

哥哥被诛,妹妹被杀。她已是孑然一身,能依靠的——只有眼前身为她丈夫的人了!

他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她相信他只要他愿意,他做得到。

“三郎,我能依靠的,只有你了!”她这样想,却不能这样说,她希望他能自己意识到,坚守住长生殿里的誓言。

富贵显荣都是空,生死关头,她卑微如蝼蚁,只能寄望于男人的一念之仁。而她男人的生死,同样系于别人的一念之间。

他犹疑作难的态度,让她清醒。

誓言在紧要关头逃逸了——不知所踪。恩爱的疏浅,夫妻之情的薄弱,像断枝不能依附,她只有凄然零落。那么,为它保住最后的一口气,她不忍看它现出本相。就让她自欺,到死,还对他抱有一丝的幻想。

形势已经危急到容不得她多哭的地步,他的龟缩,让她看出自己了无生望。也许再耽搁一会儿,乱兵就要来拉开她,将她杀死,继而牵连到他。

想到他——保全他——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紧紧抱住了他,克制住自己的惊悲,悲怆地说出:“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愿甘罢,残生愿甘罢!”

他是舍不得的,他真舍不得!十几年的夫妻情分。他紧紧回抱她,眼泪淹过她的脸:“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任灌哗,我一谜妆聋哑,总是朕差。现放着一朵娇花,怎忍见风雨摧残,断送天涯。若是再禁加,拼代你陨黄沙。

他,是绝不想和她分开的!他想过拖延。英明如他,现在也说出装聋作哑这样的话。看了真叫人心凉。他怎么刹那之间就落魄如此!

他,甚至有冲动和她死在一起,就此做一对同命鸳鸯。

可惜,他始终做不到!捂得死紧也要冒出来——人的自私。一个英勇的念头过后,有无数念头跟过来——人世间有太多值得他留恋的东西,有比杨玉环更值得他留恋的东西,比如权力。他不是天生的情种,他是天生的政治家,形势危急,本能会教他权衡利弊。

现在掂量出来了,他必须承认,他对她的爱是真的,但那是有底限的,他与权力的结合才是灵肉相契至死不渝的。宁愿失去她,也不可失去它。

她何尝是甘心的?但为了保全他,她决意赴死了!她定了定神,凄惶而坚定地出口:“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