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安娜为他们作了介绍。

“那首诗的作者是个无名小卒。”夏洛扫了一眼安娜,“严格地说,那首诗写得糟糕透顶。”

罗娅的脸僵住了。

“正是如此,”夏洛尖刻地说,“充斥着幼稚可笑的观点和臆想。”她耸耸肩,抿了一口酒继续道:“不过,显然有人爱读。”

哈桑抿了下嘴,说:“你难道不认可这个国家的民心所向?”

夏洛又抿了一口酒,说:“恰恰相反,我非常希望伊朗建立议会民主制;这将造福伊朗,造福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全世界;可霍梅尼明确表示这不是要务。”

“所以你对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不以为然?”

夏洛双脚分开,胸脯凸显。“据我所知,你们的伊玛目,”她特意强调了“伊玛目”这个词,“想要废除重婚罪、禁止堕胎,还要结束男女合校制;他还想要求在政府里工作的女性戴希贾布2。作为女性,我无法忍受这些规定。社会不能倒退!”

哈桑摆摆手说:“你说的没错。但你是美国人,所以可能没法理解这些。”

“抱歉我不能理解,但我和安娜一样,嫁给了伊朗人。我在这儿生活了七年。这些呼吁不是温和派的作风,而是要发动一场战争。”

“只有肃清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人们才能真正自由。”哈桑反驳道。

夏洛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插在后裤兜里。安娜不知道她接下来会说什么。她又朝努里那边望了望,希望努里能看到自己。

“你说的没错,夏洛。”哈桑继续说。“宗教和世俗力量目前势不两立,可这是沙阿造成的,他扼杀了民主和言论自由;清真寺就成了人们集会和交流思想的唯一场所,所以在那儿爆发的运动无疑都染上了宗教色彩。”

“沙阿已经被赶走了,”夏洛反驳道,“所以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应该压抑自我。伊朗应该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可现状却是人们接二连三地倒在行刑队的枪口下。”她抿了一口酒继续说:“这不是我所熟悉的伊朗!我熟悉的伊朗人民十分热情、大度和开明。”

罗娅插话道:“我明白;可哈桑的意思是——”

夏洛打断了她:“我还听说霍梅尼要禁止从外国进口汽车、酒类、猪肉等等。可问题在于宗教不是法律;这行不通。”

“我相信这只是权宜之计。”努里笑着说。他终于过来了。

夏洛看向努里。

“霍梅尼有更要紧的事要做,”努里继续说,“他需要重振经济。”

地铁项目暂时搁置了,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撤销。这段时间努里一直在帮着调研选址问题和确定设计图纸。可这一阶段终究会结束。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沙阿先前承诺会拨款给他们。

“霍梅尼还得解决北边的问题。”努里搂着安娜说。

“你是说那帮库尔德人?”哈桑问道。

库尔德人是住在伊朗山区和周边国家的穆斯林,他们一直都想要独立建国;和巴勒斯坦人一样,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国家,数百年来一直都在为争取自己的领土而斗争。现在沙阿下台了,北边又闹了起来,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库尔德人基本都是逊尼派穆斯林,而大多数伊朗人是什叶派穆斯林。

安娜在芝加哥学习波斯文学时,了解到了这两派的不同。老师给他们简单介绍过。一千多年前,什叶派穆斯林觉得自从他们推选了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作为继任人以后,事事不顺,后来阿里遇刺身亡。由于悲观的本性,什叶派穆斯林很快宣称自己是殉道士,是阴谋的牺牲品。逊尼派则是伊斯兰教中最主要的一派,教徒占全世界穆斯林的大部分。他们推选了穆罕默德的顾问阿布·伯克尔作为继任者。自那以后,这两派之间的纷争不断。安娜知道这些纷争背后还有更多的历史和社会渊源,她希望在伊朗生活能帮助她更好地了解伊斯兰世界错综复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