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远钟惊梦(第3/17页)

包拯只得勉强留下,但却心焦如焚,一想到王伦这伙人胆大妄为,敢大白天的公然冲进寺庙杀人,料想其党羽捕走沈周,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事,沈周肯定会吃足苦头。

正忧心之时,有兵士进来告道:“杨指挥使命小的来告诉二位公子,适才有往北面追捕的士卒回报,说已经在曹县追到了四名逃走的盗贼,三人在格斗中被杀,一人跳水自杀,没有捕到活口。”

文彦博忙问道:“小杨将军人呢?”兵士道:“杨指挥使正布置人手,搜索城北一带的山区,有消息小的再来禀报。”施礼退了出去。

包拯愈发着急起来,道:“呀,如果不是王伦那伙贼人抓走了沈周,还能有谁?”

文彦博仔细问了经过,道:“这可奇怪了。官府刻意压制了消息,严令不准外扬性善寺之事,因而普通老百姓压根儿就不知道昨天这里曾经是刀光剑影,南京城中人人正忙着议论寻找《张公兵书》呢。知道性善寺凶案的,只有当事人和官府中人,而知道你和沈周昨夜留宿在寺内的人,应该更是少之又少。”

包拯登时明白了过来,道:“这骗走沈周的人,如果不是寺中僧人,就一定是昨日来过性善寺。”

一一默念出昨日来过性善寺的人的名字,思索谁最有嫌疑。应天知府晏殊?当然不可能。转运使韩允升?也不可能。提刑司康惟一?应该也不可能。官府的人应该都不可能,僧人也应该不可能,那么就只剩下香客了,不会是自己的亲人,不会是宋小妹,也不会是董氏母女,更不会是紧急关头仗义出手的张望归夫妇,难道是那富贵公子黄河么?

文彦博道:“黄河为了见曹云霄一面,居然敢半夜去爬曹家的后墙?看样子也是个性情中人。可他跟你和沈周都无过节儿,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诱捕你们呢?”

包拯道:“我实在想不出来,我怀疑黄河,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嫌疑,而是实在想不出其他人有什么疑点。”文彦博道:“这个不难查明,只需要派人去向北城门士卒和望月楼店家查验黄河昨晚行踪,他若是昨夜回去了望月楼睡觉,自然没有任何嫌疑,如果他没有回城,嫌疑可就大了。”

当即说到做到,招手叫了一名留守寺中的吏卒,给了他一吊钱,叮嘱几句,请他往城中跑一趟。吏卒听说不用在这里守着恶臭的尸体,又有外快可捞,立即欢天喜地地去了。

文彦博又问道:“适才见小杨将军一度语气不善,是你二人起了争执么?”包拯便说了刘德妙之事。

文彦博道:“这次我可要站在杨文广一边了,正如他所言,当晚与他交手的黑衣人肯定不是刘德妙。你想想看,杨文广何等身手,刘德妙若能跟他对峙打斗,武艺必然相当了得,如果她当真那么厉害,还用得着用毒药来杀崔良中么?”

包拯道:“或许这正是刘德妙深谋远虑之处,或是出于某种考虑,她必须要用毒药来杀崔良中。”

文彦博道:“这个有可能。但那刘德妙与众多权贵交往,靠相术横行京师,必是极善察言观色之辈。她这样的厉害人物,怎么会看不出杨文广是什么样的人?杨家一门忠烈,虽然早已是大宋良将,但对故主之后绝不至于无情。正如杨文广所言,刘德妙当晚既被撞见,无须思忖脱身之计,直接露出真面目便可以大摇大摆地离开。”

包拯其实也认为杨文广的看法有道理,只是这样一来就与诸多证据矛盾,而且引发出新的疑问——刘德妙是当晚知府宴会上向崔良中行凶的凶手,这是确认无疑的事实。曹丰很可能已经遇害,杀他的人应该就是凶手,也就是刘德妙,目的无非是要移花接木,转移官府侦查视线。如果说刘德妙不是当晚与杨文广交手的黑衣人,是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到曹府是为了什么呢?他有没有见过曹丰?跟曹丰又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