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4/5页)

宋小妹道:“你想知道我为什么救刘德妙吗?因为她对我讲述了杀人的理由,她要杀的对象其实并不是茶商崔良中,而是翰林学士石中立。”

当年大宋攻灭北汉时,为求胜利而不择手段,先后采取水淹火攻的方式,令北汉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数。甚至在北汉投降后,太宗皇帝赵光义因忌惮太原城有“龙城”之称,下令放火焚城,使得地跨汾河两岸极为繁荣的太原城彻底毁灭,无数人死于大火中,而出主意和具体执行放火任务的人,就是时任枢密副使的石熙载,也就是石中立的父亲。刘德妙本人有许多亲族都死在那场大火中,当晚她在应天府宴会上意外见到石中立时,不知怎的对他厌恶之极,一心想杀了他。她是逃犯身份,随时带着淬毒刻刀做防身之用,便暗中寻找机会。

当石中立在府署假山一带撒尿时,一直留意他行踪的刘德妙尾随了过来,从袖中取出涂了毒药的刻刀,拔出刀刃,正欲上前动手时,忽觉察到背后有人,回头一看,却是大茶商崔良中。

原来崔良中买通了曹诚身边的心腹仆人,知道曹氏花重金聘请了一名极有能耐的高人相士,专门为他的女儿曹云霄选婿。崔良中素来对面相之说甚信,当晚便刻意留意曹诚的言行举止,推测他身后仆人打扮的人就是相士,瞩目其一举一动,所以才会出现宴会上的尴尬局面——他见到相士朝一方向指了指,曹诚便赶去找南京通判文洎,以为相士相中的是文洎之子文彦博,等曹诚走开,也慌忙赶过来与文洎套近乎,想为自己的女儿崔都兰求亲。文洎对其中缘由毫不知情,自然莫名其妙。崔良中精明过人,见文洎神态,料想自己也许搞错了,转头见到相士正起身出去,遂干脆直接跟出来,预备直接当面询问相士。

崔良中一路跟着相士刘德妙到花园假山一带,正好见到她走到石中立背后、拔出刻刀的一幕,尚在懵懂之中,根本未会意过来,只愣在那里。正好此时石中立解完手,刘德妙急忙朝崔良中打了个手势,自行躲到一边大树后。崔良中不明所以,但石中立已提着裤子走过来,见到他也很惊讶。崔良中便打了声招呼,石中立也不怎么理睬,自行去了。

此刻,崔良中方才有些明白了,笑道:“助教,请出来吧。崔某正有事请教。”

刘德妙从暗处出来,见左右无人,便径直用笼在袖中的刻刀刺入崔良中胸腹,等他倒下,又将他拖到墙根花丛后藏好。正要离开时,见崔良中腰间有一柄黄金匕首,灵机一动,拔出匕首往他伤处又补了两刀,这才带着匕首神态自若地离开。

包拯至此方知道刘德妙行刺崔良中的真正缘由,一时感慨不已。

张建侯在一旁听见,问道:“夫人可知道刘德妙还参与了伪造《张公兵书》一事?”

宋小妹道:“《张公兵书》原来跟她有关?”张建侯道:“嗯。据我姑父推测,她早有预谋,当年八贤王王宫的那场大火也多半与她有关。”

宋小妹听了经过,道:“这些事我全然不知,不过我想我大概能猜到刘德妙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年太原被毁,是因为当地有龙气。而南京是大宋的发祥地,《张公兵书》又是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她也许想要以牙还牙地报复,以假兵书来引发事端。”又叹道:“可世人又怎会知道张巡张公留下的其实不是一部真正的兵书,而是一本记满人名的殡书呢?”

尽管洞悉了诸多事情的前因后果,包拯心底深处还是有几处谜题没有解开,心里的石头也始终无法落地,问道:“夫人可知道刘德妙人在哪里?”宋小妹道:“我不知道。我们到东京后便就此分手,各自东西,约定从此再不见面。”顿了顿,又道:“不过据我暗中观察推测,她应该去了八贤王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