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十七章 金屋藏娇(第6/7页)

太后笑道:“若论柔桑的模样与性情,将来嫁于我曜儿倒也很好。”

皇帝微笑道:“自幼一同长大的情分,日后结成夫妇才更稳当。只是曜儿与柔桑年纪还小,过些年再说不迟。”说着拉过柔桑,低低询问,柔桑一一恭敬作答。

太后用银签子签了一块西瓜送到唇边,忽然想起一事:“说到亲事,信王世子有十四岁了吧。”

林妃忙起身答道:“回母后,秋天就满十五岁了。”

太后笑道:“信王世子是太祖的长孙,又是亲王世子,身份尊贵,皇帝要亲自赐婚才好。”

皇帝笑道:“嫂嫂若觉得哪位大家闺秀好,问准了信儿,朕即刻赐婚,又有何难?不知可相准了么?”

林妃道:“臣妾前些日子倒留心了些。只是孩子如今长大了,自有他自己的主意,臣妾虽是他的母亲,可也不好勉强他。”

皇帝笑道:“这倒有趣。不知侄儿有何主意?”

高旸起身答道:“臣尚年幼,正当读书明理之际,怎可早早为家室所牵绊?再者,朝廷里那些老头子的女儿,想来都无趣得很,臣必得一个才智高超的女子,才肯聘娶为妻。”

皇帝笑道:“朕的朝堂上,那么些股肱之臣的大家闺秀,他都没有放在眼里。你怎知其中没有才智高超的女子?只这四位选进宫来的女巡,便个个都很出挑。”

高旸远远地看我一眼,道:“入宫的女巡,自然都是万中无一的。据臣所知,四位女巡中,于大人与朱大人俱出身寒门,史大人出自商贾之家,并无父兄立于高堂庙廊。连皇后与两位贵妃都不选那些老夫子们的千金入宫,正说明她们确是无趣得很。”我听了不觉好笑,四位女巡,明明车舜英的父亲在朝为官,他偏偏略过。果见车舜英满脸不快。

皇帝大笑,连说“刁钻”,又道:“如此,朕便将她们其中一个赐你为妻,你可愿意?”

高旸道:“若她们之中有一位可称得上才智高超,无论出身贵贱,容貌美丑,臣都愿意一生珍视。”

皇帝赞道:“你倒不以貌取人,难得。”又向林妃道,“侄儿很懂道理,依朕看,嫂嫂也实在不用费心操劳。他若自行看准了,朕便赐婚。最难得是志趣相投,脾性相合,容貌家世都在其次。”

林妃道:“臣妾谢圣上恩典。”

戏台又高又远,灯火通明。戏子们身着彩衣,脸上敷着厚重油彩,做生的潇洒,做旦的妩媚。说不尽的权谋与牺牲,唱不完的愤怒与哀愁。夜色中,戏台仿佛遥远大漠中的蜃气,无数穿红着绿的男女,凌波微步,踏沙无痕。一颦一笑,一举一投,无不尽态极妍,无不尽悲喜之意。

戏总是这样,不如此不足以借题挥洒,不如此不足以直抒胸臆。人生是苍白的戏文,戏文是扭曲的人生。

台上正唱着一出《赴宴》。西王母的小丫头见周穆王生得俊美,正心猿意马地引他入席。而穆王身边的小马倌却在偷望这美貌的小仙女,小仙女自是无意于他。大约她道行不够,她若知道七百年后,正是这小马倌的后人灭了两周,一统天下,成为始皇帝,此刻又当如何?[45]

我凝神听戏,只隐约听见太后殷殷嘱咐董妃好好保养身子,早日再添一个世子等语。夜色沉沉,身上微凉,芳馨忙为我披衣:“夜深了,姑娘该回宫了。”我这才回过神来,只见车舜英与易珠不知何时已退席,几个年幼的孩子早回宫睡了。不多时,太后和两位王妃也退席了,座中只有升平长公主、皇后与两位贵妃伴驾。

皇帝兴致颇高,直将众人点的戏看完才散戏。夜深露重,除了我和锦素,便只剩下周贵妃端坐席间。皇帝命人整杯添酒,又命众人一同在主席坐了。皇帝已有七分醉意,向我和锦素道:“贵妃自幼习武,自然熬得住。想不到两位女巡的精神也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