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三十一章 君臣父子(第6/6页)

惠仙道:“可是他是外放。外放之官,三年才能回京述职。青春少年,难怪家人舍不得。”

高曜道:“赵孝成王新立,秦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提出要赵国太后的爱子长安君为人质,太后自是不舍。于是触龙劝赵太后道,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封以膏腴之地,挟重宝之器,却不令他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将如何自托于国?可见为人父母必为子女计之深远,将子女养在繁华安逸的所在,并不是真的疼他。

“虽说在太学里当个经学博士是留京为官的必经之道,可眼下父皇根本无意留表兄在京为官,既然已经批了外放,就当乖乖上任。地方官做得好,也是可以调回京城的。汉初的张苍习天下图书用算律历,初时只是做淮南王的相国,后来进京做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曹参初时在齐国为相,后萧何死了,曹参进京做了丞相。汉武帝时,韩安国为梁国内史,后来也做了御史大夫。

“妇人常耽于儿女之情,白白错过振兴家声的好机会。所以孤说——她们是蠢材!”

惠仙又惊又喜,愣了好一会儿方道:“殿下一下子说得这样多,奴婢都听不过来了。”

李氏拈下高曜乌纱冠上的雪白杏花,又捧了茶盏递与高曜:“殿下且喝口茶再说。”

我笑道:“不论娘娘有何难处,自有殿下在。”

惠仙含泪道:“母子两个一条心,这样才好!”

我又道:“这话旁人去说定然无用。殿下亲自去说,方事半功倍。”

高曜起身道:“孤正有此意。自从母亲迁入历星楼,外祖家从未有人来探望过。如今有难处了,就来聒噪母亲,甚是无礼。只是……”说着他拉拉我的袖子,“姐姐也和孤一道去么?”

我摇头道:“殿下当独自进去,一家子关起门来,条陈缕剖,方深入人心。否则当着外人的面,她们面上服了,心里却未必服气。臣女在下面等着殿下。”

高曜虽有些胆怯,但一想到要为母亲出头,顿时鼓足了勇气,带着李氏和芸儿进了历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