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8页)

我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原来豆叶是在模仿初桃。我觉得她装得不像,但既然我明白了她的用意,我便说:“老实说,初桃小姐,豆叶小姐总是说一些最无趣的话!我连一句都记不住。她说的话就像雪花一样融化掉了。您肯定自己昨天看见我们说话了?因为就算我们交谈过,我也不记得了……”

豆叶继续拙劣地模仿了一会儿初桃,最后说我的表现很得体。我可没她这么有信心。不管豆叶怎么努力地模仿初桃,被她质问,跟站在初桃本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可不是一码事。

在妈妈中断我培训的两年里,我把过去学的大部分东西忘了。而且,我一开始也没学到多少东西,因为那时我尽想着别的事。所以,当豆叶答应做我的姐姐之后,我回到学校,感觉就像第一次去上课似的。

此时我已经十二岁,几乎和豆叶差不多高。长大一点了似乎是个优势,其实也不尽然。学校里的大多数女孩子自幼就开始学习,有些人按传统三岁零三天就开始上学了。这些那么小就开始上学的女孩子大部分是艺伎的女儿,在她们的成长环境里,舞蹈和茶道是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从小就习惯了在池塘里游泳一样。

我已经描述过一些在老鼠老师手下学习三味线的情景。不过除了三味线,一名艺伎还必须学习许多其他技艺。事实上,“艺伎”的“艺”字指的就是“艺术”,所以“艺伎”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艺人”或“艺术家”。我上午的第一堂课是学习打一种我们称之为“楚楚米”的小鼓。你也许会奇怪,艺伎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学打鼓,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在宴会或祇园里的任何一种非正式聚会上,艺伎跳舞时的伴奏通常只是一把三味线或一位歌手。但在舞台表演时,比如每年春季上演的“古都之舞”,至少有六把三味线伴奏,还配有各种鼓和一种日本长笛。所以一名艺伎必须粗通所有这些乐器,即使她最后只会专攻其中一两样。

如我所说,我的早课是学习打小鼓,和我们学习的其他乐器一样,小鼓也是跪着演奏的。小鼓和其他鼓不同,因为它是扛在肩膀上用手拍打的乐器,不像大一些的大鼓是放在大腿上演奏的,也不像最大的太鼓是搁在鼓架上用粗鼓棒来敲击的。这三种鼓我都要学。鼓似乎是小孩子都会玩的乐器,但实际上,每种鼓都有各种不同的敲法,比如大太鼓——演奏时,握鼓棒的手臂在身前交叉,反手击鼓,我们把这种击鼓方法叫作“擂”;双臂轮流举起来打鼓叫作“晒”。还有其他打鼓方法,每一种方法发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但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此外,乐队在表演时总是面对观众,所以演奏者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迷人,还必须和其他演奏者保持同步。打鼓这项表演的一半在于发出正确的声音,另一半则在于选用恰当的敲击方法。

打鼓课后,我上午还要学习日本长笛和三味线。学习这些乐器的过程大同小异。老师先演奏一段曲子,接着学生尽量把它弹出来。有时,我们听起来就像一支动物园里的动物组成乐队,但这样的情况不常有,因为老师们上课都很注意由浅入深。例如,我第一次上长笛课时,老师吹了一个单音,而我们只要尽可能吹准这一个音就可以了。即使只有一个音符,老师依然会做许多指导。

“某某人,你必须把小指头放下来,不要翘在空中。还有你,某某人,你的笛子气味很难闻吗?那你干嘛那样皱着鼻子?”

和大部分其他老师一样,长笛老师也十分严格,自然我们都很害怕出错。她经常会从某个可怜的女孩手中夺过笛子,拿它敲女孩的肩膀。

学完鼓、笛子和三味线后,我通常还要接着上歌唱课。在日本,我们经常会在宴会上唱歌。当然,参加宴会是男人们来祇园的主要目的。即使一个女孩唱歌走调,永远不会被要求当众表演,她仍必须学习唱歌,以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舞蹈。这是因为舞蹈都有特定的配乐,歌手经常是一边弹三味线一边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