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第2/3页)

她跟太后一同送叶老太君出宫后,叶卿本以为太后会带她去御书房找萧珏,但太后却让她回宫歇息。

叶卿不是很懂太后的意思,便道:“姑母,我同你一道去求陛下吧。”

虽然加上一个她,貌似也没什么作用,但该尽力还是尽一份力。

跟在她们身边的宫人除了紫竹,都是太后的心腹,她说话也没什么避讳:“现在皇帝在御书房同大臣商议治水之事,咱们去了也不一定能见得上。皇帝正烦着,这时候若哭哭啼啼求过去,只是让他平添烦躁。”

快立夏了,夜风还是带着凉意,太后拢了拢身上的披风道:“你回宫之后清点一下自己的私库,看看能凑多少银钱出来,明日我再让叶家把京城几处米铺的地契都送进宫来,届时再去找皇帝。”

叶卿陡然回过味来,太后先前在长寿宫里说的那些话只是为了稳住了叶老太君。

能一直从皇后的位置坐到太后,这其中多少门门道道,应当只有太后自己才清楚。

被太后这么一点,叶卿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她先前已经给叶尚书分析过这治水一事的的诸多弊端,叶尚书不惜瞒着她也要接这门差事,不难看出叶尚书也被治水背后的利益给迷惑了。

治水能被称作肥差,其中能捞的好处肯定就不少。

如果在把差事办得漂亮,管你捞多少好处,皇帝都会睁一眼闭一只眼。

但若是只捞了好处,却把事情给办砸了,皇帝心中不恼怒才怪。

太后没贸然去求皇帝,就是不清楚也清楚叶尚书在这次治水中有没有贪墨,若是贪了,贪多少。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估量叶尚书会被降何种程度的罪。

就算叶尚书真的死在了这次治水中,萧珏不再追究叶尚书的失职。太后也得在最恰当的时机,给萧珏助力,这样才能让萧珏记住叶家的恩情。

水患之后良田尽毁,百姓一定会短缺粮食,届时朝廷必然得开仓放粮。

但这几年收成都不好,朝堂的粮仓还得供给雁门关外的军队,必然不敢大量放粮给灾民,只会保证他们在一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叶家在这时候供上粮食和银钱,就算是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治水失利有天灾人祸的原因,但献上粮食和银钱这一举,却全是人为。

叶卿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太后啊,把什么事情都看得无比透彻。

她对叶尚书这个便宜老爹没甚印象,说得冷血一些,叶尚书若是真贪墨遇害了,她是半点不会同情的。

但现在比较操淡的就是,叶尚书若是完蛋了还牵连上叶家,届时所有跟叶家沾亲带故的怕是都得蹲大狱,她跟太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太后现在所做的,就是尽全力保住叶家。

回到昭阳宫,叶卿就命人清点了她的库房,

因为她自幼在宫内长大,从小得到的赏赐就有许多。

她的库房里也大多都是金贵玩意,真金白银倒是没多少,叶卿让紫竹把她库房里的所有东西都按白银折价计量,零零碎碎算下来,叶卿发现自己库房里能拿出九万两纹银。

虽然知道叶卿这是为了救叶尚书,当看着叶卿让人把库房里所有东西打包装箱,紫竹还是肉疼得快哭了。

筹备好银子,其余事情有太后张罗,叶卿倒是又闲了下来。

她寻思着,叶尚书的事,跟杨相应该也脱不了干系,毕竟是叶尚书抢了原本属于杨相那一党的肥差。

叶卿之前就让紫竹打点了朝堂上伺候萧珏茶水的小太监,而今整个后宫的妃子,叫得上名号的除了皇后就没别人。小太监自然也想巴结皇后,所以紫竹在跟小太监买消息时压根就没费什么力气。

第二日去长寿宫请安的时候,叶卿就命人把自己库房的东西全搬到了太后那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