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第2/8页)

说是不去送他,叶卿又哪里能真的坐得住。

知道御驾亲征的大军会从东城门出发,但在此之前萧珏还得去朝会上交代文武百官一些事,她换了常服,带上几百个身着便装的禁卫军,想直接去东城门那里等着。

*

天已经放晴,冬日的太阳只是一个亮得耀眼的白影,从惨淡的云霭里洒落几丝没有温度的阳光。

东城门外绵亘起伏的山峦官道间,可见黑压压如潮水的军队向远处延伸。

红底黑字的大翰军旗在寒风里猎猎作响,着了重甲的将士们,行军整齐划一,脚步声带着沙场的沉闷和威严,行动间,仿佛整片山河都因为他们的步子而在震荡。

帝王亲征,这阵仗非同凡响。

全京城的百姓都涌上街头,愣是把从皇宫直通东西两大城门的兴和长街挤得水泄不通。叶卿她们抵达东城门便花了不少时间。

瞧着大军已经开始往官道上走,应该是已经点将完毕。

点将台下,一队黑衣黑甲、连座下战马都包裹了黑色铁甲的军阵巍然不动,他们像是一只潜伏着的巨兽。

透过城楼上的垛口,叶卿一眼便瞧见了站在那军阵前方的萧珏。

他□□是一匹通体乌黑的战马,四蹄却耀白如雪,战马的身形比一般马匹高大许多,看样子是不可得多的名马。

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在叶卿望过去的时候,萧珏也抬头往这边看了一眼。

可能是北风吹得太狠,叶卿突然就红了眼眶。

军中有军中的规矩,她没敢叫他。

前面的军队走完,这只骑兵也跟着队列开始往官道上走。

隔着三丈高的城楼,二人目光短短交汇,很快就错开。

她看见萧珏似乎启唇说了什么,距离太远她听不清,但叶卿从唇形辨出他说的是“回去”。

大军已经在蜿蜒的官道上彻底看不见时,墨竹也扭头劝叶卿:“娘娘,回宫吧。”

叶卿努力掩去眼中的泪意,抬手摸了一下自己凸起明显的肚子,轻声应了一句:“好,回去。”

*

萧珏出征后的两天,叶卿一直处于伤春悲秋的状态,还跟太后借了一册佛经,每天抄佛经给萧珏祈福。

第三天的时候,叶卿就伤春悲秋不起来了。

李太傅带着一摞奏折前来拜访:“娘娘,陛下出征前,特意交代老臣,这些奏章留给您批。”

叶卿看着那堆了一大桌子的奏折傻眼:“这……这不合规矩吧?”

李太傅笑呵呵道:“董贵妃帮高祖皇帝处理奏章曾传为一段佳话,没有什么不合规矩的。陛下说了,娘娘先前就批过。老臣也看了,娘娘处理得的确稳妥。”

叶卿想起之前被奏折支配的恐惧就一阵后怕,她看了一眼自己的肚子,试图推迟:“太傅,本宫如今有孕在身,怕是……”

“咳咳咳……”叶卿话还没说完,李太傅就狠咳起来。

吓得叶卿赶紧叫墨竹:“快请太医来。”

李太傅摆摆手:“多谢娘娘关心,都是老毛病了。老臣这身子骨,也不知还能为陛下效几年力。”

萧珏让李太傅代理朝政,奏折自然也只能给李太傅代批。

瞧着李太傅一把年纪还这么操劳,叶卿嘴边那婉拒的话就再也说不出口。

她甚至怀疑萧珏是不是知道李太傅身子骨不好,才给李太傅说让自己帮着批奏折的。毕竟平时朝臣们递上来的折子,萧珏经常都得批到深夜。

叶卿只得道:“那本宫就先批阅,批完了太傅查看一遍以保稳妥。”

李太傅点头:“也好。”

自此以后,叶卿别说抄佛经,就连看话本的时间都没了。

送到叶卿手上的都不是什么要紧的奏折,这刚过了年,各地官员都得写封奏折,为自己上一年的工作做个总结。没什么功绩都得写几分功绩出来,用词当然得诚恳又谦虚,最后再表露一下自己愿意为君分忧为民谋福的志向,以及对皇城的向往……毕竟春闱之后,会有新一批进士入仕,届时各地官员都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