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3/7页)

当时很奇怪,行云流水的“老道士”对“八叉”就是没有感觉。或者从小与娜娜一起呆惯了,心中产生了定格。我心目中反复出现的那个人是那种顾盼眉飞体态婀娜窈窕杨柳轻摆妩媚百生的形象,我努力使自己对眼前这个文学爱好者产生兴趣,可就像咀嚼着破棉絮做着那些无聊的参数方程一样,我没有任何感觉,只知道如大旱之望云霓,低头拼搏如何去掉打在自己身上的那个世世代代的烙印,盼望有一天如蝉蜕一样扒掉自己身上的农民服装。

然而,1988年,我所在的中学以150名高中毕业生一个也没考中大学的结果,惨然地让我告别了三年的煎饼生活。群情激愤的学生在找遍了自己身上所有没有考中的原因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把学校教室里所有的日光灯所有的课桌所有的能砸的砸了个稀巴烂。而我则闷蹲在使狗河边,听着“哨钱儿”在“吱吱……”叫着,“节柳”在“啦啦”作响,“赌了”在“赌了——赌了——赌了”地哭泣,“问应哇”在“问应——问应——哇,问应——问应——哇”

在一片烦恼郁闷中,我于当年9月选择了二中进行复读。教室前绿油油的葡萄园激不起我青春的激情,我只能把头尽量低的和课桌一样平,把头插进书本里,试图从里面啃出一个大学来。

“李涵穹,有人找你。”我正低头笨拙地画着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行关系图,一个复读的同学走进教室喊我。

我出来一看,竟是李夏雪。她穿着一身连衣裙,落落大方,轻轻摆动着身子,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如一汪深泓深情地看着我。

“咦,你不是去一中复习了吗?”我奇怪地问。

“在一中呆了一个月,跟不上,不去了,到二中这里来吧。”李夏雪说。

默默地在一起,回到了三年高中生活的节奏。我们默默平淡而单调地学习、打菜、买馒头,连散步都找不到机会。高考是年轻人最好的炼狱,再激情再浪漫再躁动的性格,也能把人折磨成郁闷呆板的机器人。

6月23日,当我们满怀悲痛把徐世水抬往停尸房时,我看见她独自站在一边暗自伤心落泪。当徐世水屎尿皆遗弄得我满手尴尬时,她掏出自己心爱的手帕跑上前给我轻轻地擦干净,满眼泪花,带着悲痛,带着钦佩。

没想到的是,那一年,我考上了山东医科大学,她却如站泰山之望北海,离那高考分数线还遥遥之远极目无法可望可及。

冬天的济南,没有像老舍笔下那么优美,几年的大旱,趵突泉清冽而有气无力,大明湖不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灰蒙蒙的千佛山下,低低的云尘遮挡着正午的阳光。周末的宿舍,室友都像野狼一样出去猎食了,大学里总有那么多无聊的时间让他们做着那些无聊的事情。我仰躺手持一本《红楼梦》,品味着那荒唐满纸,太虚幻境。

“嘟嘟!”传来敲门声。我的床位是上床,济南除三姐尚无其他熟人,今天三姐是白班,肯定是找我们宿舍“扒皮”的女友。

“哎,你找谁?扒皮不在。”我躺在床上向外喊。“我找李涵穹。”外面传来声音。

我被子一掀,赶紧跳下床开门。“哎,怎么是你?”我怎么也没想到是李夏雪。她脸冻得红扑扑的,如秋天熟透的“红富士”苹果,穿着个厚厚的面包服,不断地搓着双手。

“你怎么找来的?”我心里一颤。

“同学王伟告诉我的,我就打听来了。这学校大,好难找你!”李夏雪眼圈红红的,闪着兴奋和激动。

“你怎么来济南了?”我问。

“我舅舅在济南一个棉纺织厂干厂长,就把我招工来这里了。我来了也快一年了,只是不知道你在哪里?前几天碰到王伟,我才知道你在这里。你也真是,考完试就走了,那天考试和你打招呼,你也不理。”李夏雪嗔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