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旗帜(第2/2页)

他只剩下1000美元的储蓄了,因此他需要这份工作。他准备在巴尔的摩港市找一个地方住,或者鲍勃会问问工厂里的人,让他们租一个房间给波拉特……

他不喜欢华盛顿。他刚刚搬出了原来的公寓,他讨厌那儿,因为他在那儿看见了吸毒、犯罪和带枪的人。他到巴尔的摩港市后情况很可能不会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在他花销预算这么低的情况下。

9月11日早上,波拉特开车回到巴尔的摩港市,又去了看那家罐头工厂。他已经换了个汽车收音机,是花了40美元买的二手货,不过那个星期二的早上他并没有听新闻。后来他不记得确切的时间了,但他肯定他到达工厂是在早上9点37分之前。天空高远而蔚蓝,目力所及之处没有一片白云。

波拉特为工厂的地址而烦恼。他愿意去干苦力活,起码是干到他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但他不想和当地的维吾尔族人社区隔绝开来。他大部分的维吾尔族朋友都住在华盛顿区,而从他新搬过去的公寓到这家巴尔的摩港市的工厂,开车要1个小时。9月11日这趟察看以后,波拉特觉得工厂还是太远了。他决定去找一份更近首都的工作。

那天早上,他继续开车往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去,那儿住了一些土耳其移民。1990年代,波拉特在土耳其呆了好几个月;由于土耳其语和维吾尔族语很接近,他总觉得和土耳其移民相处很自在。到了纽瓦克,波拉特像以往那样,打电话去那些土耳其人的家。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没有接电话。

到了早上11点,波拉特终于放弃了,掉头开车回家。在95号州际公路,他遇到了来美以来最严重的塞车。好几个小时,车龙只是缓慢地移动着,波拉特留意到,其它的司机看起来都是垂头丧气的模样。他开了收音机。从新闻广播里他听懂了两个词:“烟”和“五角大楼”。他开车在首都附近转时学会了“五角大楼”这个词,万宝路香烟(Marlboro Light)则教会了他“烟”这个词。

他在马里兰州的陶森停了车。在那座城市里,他认识一个朝鲜族的移民,那人以前是中国的公民。这个朝鲜人小时候家庭背景复杂,不知为何他出生在中亚:他在新疆西部城市喀什葛尔长大,母语是中文。大概10年前,他拿到了美国的政治避难身份。这些年来,他积攒了足够的钱,终于做起了生意。很自然,他开了一家寿司店。

这个朝鲜人告诉波拉特恐怖袭击的事。他们一起坐在寿司店里看电视:倒塌的楼房,燃烧的五角大楼。新闻里说,这次恐怖袭击也许是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所组织的;据推测,他们随后还会有更多的暴力袭击行动。整个国家的飞机都停飞了,波拉特决定着在他的朝鲜朋友家里住几晚。他担心街上的美国人会误把他当成恐怖分子。

9月13日早上,他终于开车回到唐人街的家。95号州际公路上有很多警车,但其它的车辆却很少。五角大楼还在燃烧,几英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黑烟。那一个月,波拉特摘下了车前头的两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