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时失高速公路 第六个故事:美人祭(第2/5页)

李卫公如坠雾中,只听耳畔呼呼生风,浑浑噩噩不知自身所在,等他明白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追赶麋鹿的山谷前,从地宫里拿的古罐还捧在手中。

离开山谷后请人辨识古罐,得知此罐称为“亭壶”,古之陶瓷罕有血色,除非是将处女活活封在泥胎中祭炉,才会使其腥红胜于鲜血,那是用了春秋战国时的人殉古法,唤作“美人祭”,成形后阴气凝重,鬼神皆惧,世间仅此一件,据说当年为秦始皇陪葬于骊山。

这个古罐,毕竟是用残酷血腥的“美人祭”烧制而成,又得自陵寝地宫,李卫公遂以为“亭壶”不祥,沉于一处枯井,几年后他于长安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自此南征北战,为大唐王朝开疆拓土,立下许多不世奇功。

却说李卫公在积石山遇“门”的时候,眼见刀斩火焚都无济于事,立刻派心腹人去那口枯井里寻找“亭壶”,结果只找到一块残片,才从“门”的身上剜下一块肉来,那古罐残片上的血痕却就此消失,变得与寻常陶罐没有任何区别了,李卫公无奈,只得前往青石洞请驴头山人相助。

韩胄得知这些情况,认为“埋在古墓里的门虽然死了,但阴魂附尸不去,它既与天地同出,也当与天地同尽,绝没有办法将其彻底诛灭”,如果每隔十几二十几年,就用一个女子填入“门”中殉祭,不知哪年哪月才算尽头?何不使用春秋战国时传下的美人祭古法,造出一尊阴气更重的饮血金钢之像,将“门”封在里面,使它永不出世。并立下重誓,担保不会出半点差错,否则他甘愿把当年李卫公割下来的肉吃了。

村长听罢,深以为然,就于山中挖个大窑窟,取千年古楠树引火,但要想把“门”封住,可不比烧造陶器瓷器简单,烧出那尊饮血金钢四首八臂,器形庞大,更需有许多女子殉窑,使亡魂被业火烧铸在神像上,村子里的人世代看守古墓,就像被一个诅咒束缚住了,谁都想让“门”永远关闭,所以行事不惜代价,但即使是这样,殉窑的活人也远远不够,只好又从山外绑来许多人。

由于烧祭仪式过于血腥残酷,为防有变,韩胄特地安置了祭中祭,也就是造了座瓦村纸人,安抚那些死于“美人祭”的亡魂,称为“殛神村”,所以才说这整个村子都是祭品。

到了封窑烧祭的时刻,无数女子被封在泥胎里活活投进火窟。不过“美人祭”的窑温最难掌握,火候、气氛、时辰稍有差错都难以成功,况且人算不如天算,也说不清哪里有失误,反正最后是功亏一篑,那些阴魂都被烧成了雾状,神像遍体呈现出黑红的尸血痕。由于那些人死得太惨,窑底封灭之后,无尽的怨念竟使鬼火涌出,把在场所有的活人,包括村长在内,全部烧成了灰烬。

这时“门”也发生了震动,平息后整座“殛神村”都凭空消失了,它似乎是受地震影响,掉进了生死两界的裂缝之中,只有“门”再次震动的时候,才会在深山里看到那团鬼火。

村子里有很多人因此而死,从此人口锐减,逐渐开始衰落,幸存者们被迫封堵了通往“殛神村”的隧道入口,又因牺牲太多无辜,没面目同师祖交代,是以后人对此事绝口不提,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详情的人越来越少。

当年那位韩胄倒是命大,侥幸从“殛神村”里逃脱,他也是悔恨交加,依誓将埋在村子里的那块肉吃下,随即坐在地上咬舌而亡,一缕魂魄直入“门”中,只留下躯壳如生,被人收殓在此处山洞,并立下石碑戒示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