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活字印刷(第2/3页)

一枚铜币可买一斤米,壮年男子一天也只需吃一斤米!若是去内城做工建城,壮年男子可以赚取三枚铜币,在内城还管一顿饭,省下来便是三斤米啊!

张三太清楚了,饥荒之时,三斤米可以养活一大家子好几日。

有吃有喝后,百姓的精神面貌会变得很好。对比正处于战争中的宣国百姓,以及韦朝国都金林中的百姓,天上京的百姓就如同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张三意识到江尤和其他诸侯很不一样,这片名为上霸的土地,名为天上京的城市,会在江尤手上,变得越来越好。若能认江尤为主,日后必会受益无穷!

“张壮士为人豪爽,又身有先天神力,投入我之门下,定能为我广开商路,造福我上霸子民啊。”江尤如今缺人,谁来她都不会拒绝,只要能帮她做事。

张三能保护珍宝穿过战乱之国到达金林,还能携带韦天子赏赐的物品回来,他是极有能力的,是个人才。

江尤与张三落座后,张三献上韦天子此次赏赐的宝物清单,江尤看着那厚重的一大卷书卷,简直要笑死。

一夜暴富也就如此了。

韦朝没别的,就是有钱,韦天子之上有几百位天子,韦朝更是延绵至今将近六百余年,这样长的时间,积累下的财富是极为可观的。

因着近些年诸侯们之间摩擦不断,韦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除了每年必须送入金林的朝贡外,诸侯国们已经许久没向韦天子敬献宝物了,江尤是今年的第一个,而且送去的东西都十分得韦朝大臣天子的喜爱,这回礼自然是丰厚无比。

光是拳头大的珍珠,就有足足二十颗,这堆赏赐里,以千做单位的都是金子!

“实在是太有钱了。”仔细看完所有物品后,江尤反倒笑不出来了,她撂下书简,一脸沉重的看着张三,“这一路上,阿三都见到了什么?”

张三不知道长公主的心情为何突然由晴转阴,只得一边奇怪,一边老实回答道:“宣国正与吕国交战,国内兵力粮食消耗一空,街上已无壮年男子,甚至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无,小贵族们也是面色瘦黄,似是家中存粮不足。”

“金林呢?”

“金林倒是很繁华,街上全是身着绫罗之人,商户云集,只是金林与孟国国都极为相似,南北之间,差异巨大。”

也就是说,宣国百姓吃不上饭,连带着贵族都饿肚子了,青壮年已经全都上了战场,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这样下去,宣国离灭国不远了。

韦朝和孟国国都一样,只是维持着表面的繁华,除了贵族外,真正的百姓也是在忍饥挨饿,连身体面的衣服都穿不上。

而韦天子,却能为了她送去的白纸与白盐,赏赐她这样多的宝物,毫不心疼。

江尤想往好处想,或许韦天子没有做过什么压榨百姓的事情,他的宝物都是祖辈们积攒下来的,但这种想法,连江尤的膝盖都无法说服。

贵族,包括江尤的金库,有多少钱上头,没有沾着百姓的血。这是时代的悲哀,非人力可以抗衡。江尤唯一能做的,只是尽力对百姓更好些。

同张三又说了两句话,张三就退下了,张三前脚刚走,张奇就抱着一堆书简来寻江尤。

“长公主,这些是属下一些读书的心得,属下打算将这些书简抄在纸上,日后放入藏书阁供人。”张奇期待的看着江尤,“孔先生说,只要长公主点头,我便可以抄写。”

孔直竟然觉得张奇的读书心得优秀到,足以让他人借阅了?

江尤没想到张奇的进步如此之大,她打开书简看了看,确实是一些名家文章的心得,写的极为浅白易懂,十分适合让初学者读。

“我没想到,你竟然对书院一事如此上心。”因为江尤之前提过要建设书院,且会招来一批普通百姓,年龄从十岁到十六岁,会分学科,她有意叫张奇去负责基础教学,自那之后,张奇就非常努力的想要当个好老师。“抄写不必了,陆大匠正巧帮我研制出了印刷之术,将你的书送过去,他会帮你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