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第3/5页)

马玉撤退前,耍了个心眼儿,把十二大瓮城门全部落了锁,困着外面的叛军无法入城,留他们给城外的京师戍卫去收拾。

他想的美美的,然而他毕竟漏算了一招。

瓮城大门的门锁,共有两套。一套由各城门长暂管,卯时开门酉时关门后,门锁上交。

另一套钥匙,是在孙统领手中。

孙统领已死,现在这套钥匙,则落入了上官显手里。

上官显命人重新打开城门,随着厚重的门轴声响,城外的叛军涌入,彻底控制了长安外城。

在这片混乱中,一名身着白衣年未弱冠的俊秀少年十分惹眼。

他穿的是左衽衣襟,手上有两个一寸宽、形似护腕的银镯子,戴着半张银面具,露出的一半容颜堪称绝色,让人不禁猜测他面具下的半张面孔,是毁容?抑或完好无损?

京师戍卫援军赶来时,瓮城大门已经关闭。

也就是一夜之间,外城的百姓就发现,长安城内变天了。

靠着宣阳坊与平康坊的内城门牢牢关闭,城楼上的士兵严阵以待,附近的街道被清空。

有大批士兵集结在内城楼下,投石机都架了起来,攻城车也对准了城门,那城门上凸起的一个个金涿弋,在浩大的阵仗对峙前,显出了几分脆弱。

生活在天子脚下的民众,难免热衷于议论国事,各种谣言不知从何而起,开始在外城广为流传,人心惶惶。

“听说陛下御驾亲征其实是个幌子,年初不就传说他其实不在了吗?宫里的一直是个假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了弄出战死的假象……”

“皇帝死了,谁最得益啊?当然是京门四姓之首的汝宁侯,效仿那前汉的王莽,外戚得天下!据说朝野上下,文武百官,汝宁侯和曹相的门生,占了一半!”

“所以这事情其实是汝宁侯干的,太后去南郊祭祀,南郊出了兵乱,肯定是何家把太后杀了,自己揽权。”

“可是我分明听说,外城这些士兵,是兵部尚书高邈和长宁伯他们……”

“他们那是勤王!内城住着什么人啊?达官显贵,汝宁侯一家!皇宫里如今做主的又是谁?何贵妃!他们都是一伙的,控制着皇城呢。”

“所以这些士兵包围了内城,是为了替社稷讨回公道,诛杀奸人!”

“长安令大人心忧社稷,上午带人去内城下喊了话……还吩咐咱们外城的不要出门,以免被波及,也是照顾咱们了。”

长安令上官显骑着马,走在外城的坊间,他已经下令关闭东西两市,加强走巡,虽然茶坊酒坊已经是门庭冷落,偶尔还是能听到街头巷尾的议论流言。

他心想,汝宁侯虽然玩弄了一辈子的权术,从先帝朝时一跃崛升为晋国顶级门阀,但听到这种流言揣测,怕也要气死了。

自不必说,流言就是他派人散布的。舆论是顶好的利器。帝国上层的秘密,这些平民知道什么?只要散布些虚虚实实的消息,他们便会听风就是雨,自以为是地揣测出真相,然后民心如火添柴,化作一把利剑,被他们操纵着挥舞。

如今汝宁侯府成为奸佞,高邈等人由叛臣一跃成为勤王忠臣,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滑稽讽刺之事了。

巳时二刻,内城迟迟不开。叛军等不及,开始攻城。

“勤王忠臣”高邈的儿子,高远济一声令下:“务必在天黑之前,杀入内城!”

他是叛军头领,原本也是个带兵打仗的猛人。以至于马玉在城楼上,一看到带兵的人是高远济,连拍脑袋:“完了!完了!!完了!!!”

他现在连咆哮都不敢!!!万一声音很大!招来注意!!人家朝他投石怎么办!!!

他正这样想着,忽然脚下猛烈一颤,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他扶着女墙踉踉跄跄地蹲下,一个士兵向他大喊道:“大人,敌人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