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4/9页)

……

李村里面现在大家都干的热火朝天,到目前为止,大家都忙得很,伺候自家的田地和山地,期望收获的时候带来丰收,那样子,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有那些家里劳力多的,做完了农活之后有空闲了,有的人就想要离开家,去外面闯荡闯荡。

对于这一点,张成业是赞同的,这是国家的政策,改革开放了,时代不一样了。

他们村也需要有人出去见见世面,就算闯荡不成,回来也有这些田地保底。

问过了张成业的意见之后,就有那些交情好的兄弟几个彼此商量,带了包袱,买了火车票,坐上了火车。

来到那个飞速发展的城市,然后他们就发现,在他们镇上非常难以得到的工作岗位,这里有很多,不过就是不保底,人家随时有权利不要你,不像公家的,都是铁饭碗。

他们几个男人能干的活不少,最好找的就是建房子修路铺砖。

一个月,少的能挣二十多,要是有几把手艺的,一个月五六十、七八十的都有,而且这里的工资也是月结的。

这个收益一摆出来立刻就心动了,他们村有烧瓦的这门手艺,分的钱比较多,但那是一年分的钱,这里可是一个月啊,每个月都有这么多,假设一个月二十五,两个月就五十,四个月就一百了!

这里的商品也格外的琳琅满目,在供销社买不到的东西,在这里很多,看得他们眼花缭乱,大呼见世面了。

在这里干上几个月,回去之后就能买不少东西孝敬老人,给自己媳妇、给孩子买上很多新奇的东西,多做几个月,房子就能建起来!

他们立刻就找了一个工程队加入。

像这种工程队,鱼龙混杂,他们有同村的要好的兄弟,还能互相照应。

吃的饭菜一般,但这时候有几个人会挑剔入口的东西?

能吃饱就可以了。

睡得也不好,都是凑合着睡在板子上,但是有钱啊,一个月结束之后,看着切切实实躺在手心里的钱,动力十足,要坚持下去,而且手里有钱了,想要吃好点,想要睡好点,也容易了。

他们为了避免家里人担心,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他们就写了信回去,说这里都好,而且工作好找,像他们这种壮劳力能挣钱,就是女人也能挣钱的,有很多工作机会,到处都有看到招人的告示。

大都把自己第一个月的工钱寄了一部分回去,有着钱打底,就有更多空闲的出来找他们了,家里的活有人照看,他们出来,看看能不能挣多一些钱回去,就跟他们想的一样,要是每个月都有这个数的话,很快就能存够建房子的钱了!

有那些家里儿子多,压力大的更是,儿子多,意味着别人不敢欺负,多子多福,但也意味着负担,儿子长大成家,不说一间屋子吧,一个单独的房间总得要,不然下一代怎么来,而且几兄弟挤在一个屋子根本没人愿意嫁进来,还能一直打光棍吗?

苏仲也挺想出去见识见识的,不过现在这不合适,他的儿子要高考了,怎么也得要等他高考结束之后再看情况。

苏半夏的成绩还行,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要是一次考不上,之后复读还要重来,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他自己放弃又不甘心,所以他那是全神贯注,时时刻刻捧着书本,足够用功,加上几个表兄弟的笔记和提点,他在班里的成绩还行,名次一直在前面,以他们学校的情况,要是在班里的成绩都排不到前几的话,考大学根本无望,现在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就那么点,竞争太激烈了。

能够考上的,都需要足够的优秀,他做了不少套卷子,分数差不离,有点希望,就是学校一定要填好,出挑的就别想了,偏远一点的地方才会有把握。

这个他不挑,自认不是那种离家远了就过不了日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