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5页)

“在家里面种地挣不到那么多钱,村里面很多壮劳力都出去找活干了,相对比总数来说其实还好,但是相对比其他村,我们村出去找活干的人算多的了。”

感觉更有拼劲,想去外面闯荡闯荡,一般来说一个大家庭里壮劳力不会全都出去,就像他们爷爷家现在的情况,大伯和小叔两兄弟,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有一个人出去外面挣钱,总有人在家里照应家里的田地,田地那是没办法放手的。

而且他们村烧瓦的生意不错,好几个人一起给家里寄钱的家庭才能建得起楼房,要是人少的,或者说不敢出去的、怕被骗的,也就只能修建原来的那种款式,要是全靠地里的那点出息的,只能铺个瓦片之类的。

相对比起来,在家里的人还是最多的,所以村里烧瓦的生意很好,这个是他们村的生意,只要户口在村里,都有一份钱,在那里做工的,也是有工资的。

之前是工分,现在没工分了,就直接给钱。

“有那些留在家里照应的,有空了就会去帮忙烧瓦,烧瓦挣的钱,比不得在外面打工挣得多,好处就是自由,还能随时照顾家里。”

而且现在他们村,基本没有饿肚子的情况了,田地分到了手里,只要勤快,就饿不死人,以前还会要求一定要种什么,现在呢,随便他们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够吃的,就多种植一些耐饿的、产量大的作物,吃得饱的,就会多种一些大米和小麦等细粮。

养鸡养猪的数量翻倍,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能听到咯咯的鸡叫声,大家吃鸡蛋也不像之前那么稀罕了。

还有就是他们村里的小学扩建了一次,能收更多的人入学了,还有别的村的人特意到他们村上小学,就因为他们村小学的人有能耐,都是有本事的知青留在这里。

他们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人了,有了钱,就更细心,想着要交出一份成绩优良的成绩单,才能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们。

毕竟在那里生活了许久,苏茴也听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在听到张成业一些措施的时候,他是想要他们村越来越好的,修路是一个,果树也是一个。

这是一个很称职的村干部。

当然免不了要说起张家现在的情况。

张根和李满芬还在下地,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因为年纪不小了就待在家里,只要能动弹,就不会不管地里的活,不过年纪大了,他们做的都是一些轻省的活计。

他们家还养了牛,有牛在,干活就容易多了,家务就交给了几个小孩帮忙。

他们养了不少的鸡和鸭。

这次张根住院了,李满芬看他一直没见什么起色,就忍着心疼给他杀鸡炖汤,补补身体。

他们先回了村里。

在得到他们口信说要回来的时候,张全就先抽空把他家的情况稍稍打理了一下,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到时候再仔细清洗一下,这房子就能住人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这个时间点不适合去看病人。

张定国就跑去老宅那边通知,其余人打了水开始打扫卫生,他们回来的时候,见到了几个村民,大家都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对着他们几个,他们很多都不敢认,频频打量,就是没一个主动的招呼的,还是他们先叫了人,对方应声之后问起,才敢确定。

哎呦喂,真的是他们兄弟回来了,变化大的,他们都不敢认了,那一身的气派呀,看着就不一样,不愧是首都来的,有本事在首都安家,那可不就是气派人吗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也把厨房收拾出来了,他们在下火车的时候顺带着买了一些粮食。

种类不多,就大米、油、盐、糖,还有面粉。

其余的东西,跟周围的人换换就有了。

张定国过去,张全立刻就跟着过来了,看他们在打扫卫生,转了一圈,回去带了些吃的过来,就是一些口粮,有粗粮有细粮,另外还有青菜鸡蛋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