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袜子都抽丝了简妮一仆二主(第2/5页)



简妮听说,倪小姐将要从总公司外放到香港分公司去做销售总监,香港是整个东南亚的轴心,所以,这个销售总监可以说比Tim的位置还要重要。毕卡迪先生猜测,这是因为她一直以中国通的身份自居。倪鹰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很谨慎,她认为中国是个平均主义的国家,所以它的经济起飞里有极大的风险,很可能会引发穷人的革命。所以,不能象在美国市场上那样做天长地久的打算。她似乎有不少在中国大陆要害部门工作的旧同学,总是能得到中国最新的情况。当大家都对那些政策一窍不通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分析它们的原委和将要产生的影响了。她还有一些哈佛商学院的同学在香港其他美国大公司的亚洲总部工作,她的人脉很广,左右逢源。掌管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大老板十分器重她,愿意听她的意见,她是挪顿公司海外市场升迁得最快的中国人。简妮想起了格林教授的书里对东方买办在东西方交流上的“水闸”作用的说法。倪鹰有美国人的方法,还有中国本土的背景,她就是现成的水闸和桥梁,她就这样走向成功。她英文口音的好坏与这相比,根本不足道。

简妮觉得,这个倪小姐,简直就是为了与自己对比而来上海的。她的成功,处处映照着自己的失败,她的得宠,对比着自己的失意,她的自如,对比着自己的藏乖出丑,甚至她那个大大方方从嘴里吐出的“r”,也对比出自己一口标准美语的刻意和雕琢。她时时处处从美国同事那里赢得的尊敬和友好,对比着简妮埋了满心的委屈。她一直想要的,就是这个倪小姐和美国同事之间的亲热和信任。她努力说服自己承认,是自己要得过了分,而不是美国人做错了什么,她努力相信这一点,但此刻,却在倪小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简妮从小到大,一直努力,一直上进,一直认定,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成功。她这是第一次,黯然望着桌子那一头容光焕发的倪鹰,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她第一次体会出这诗句里除了意气飞扬,还有被同类比了下去的失败巨痛。这是她第一次,从心里肯定自己输了。

等长会终于开完,工作告一段落,Tim让简妮安排公司中美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到静安宾馆吃中餐,同时宴请中方的上级公司分管官员。

Tim亲自吩咐她,让简妮心里一热。她马上赶到静安宾馆,问清了特色菜,安排好房间,她再三叮嘱餐馆,要新鲜的虾仁做水晶虾仁,要新鲜的肉做扬州狮子头。要餐馆为每个人同时准备一副刀叉,这样中国人可以用筷子,美国人也可以不必与筷子斗争。甚至,她还预定了所有的酒和饮料,矿泉水用法国伊云的,她将菜单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漏下什么。

事先准备下的刀叉帮了美国同事不少忙,连大老板都用它们吃虾仁。简妮松了一口气。

但倪鹰却特意指点大老板用筷子,她说:“你真应该试试这个,吃中国菜,要用筷子才真正美味。就象用吃鱼的刀吃牛排,怎么也不舒服一样道理。”

她的话,说得满桌上的人都笑了,美国人纷纷向侍应生要回刚刚撤下去的筷子,跟她学。她又特意教他们将筷子蘸松鼠黄鱼的汁,然后送到舌间吸允。“将筷子头抵在门牙的齿尖嘬,那才真的是人间美味。”她领着满桌美国人嗍筷子头,还解释说,中国菜的美味全都留在那木头做的筷子头上,就象美国人喜欢用手抓东西吃,吃完以后,喜欢嘬手指尖那样。“怎么能不用筷子吃中国餐!那才是地道的享受。”她朗朗地说。

当大老板终于用筷子夹起了一根生菜,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对他热烈鼓掌,连王建卫都远远地笑了。

“Tim吩咐,要照顾好你们,所以我特意让餐馆准备刀叉,怕大家吃得不顺手。”简妮对倪鹰解释。她没想到,一双筷子能让满桌的气氛都热烈起来,使倪鹰再次成为明星。简妮想起照片上自己家的祖先个个在有外国人的场合,都一丝不苟地穿长袍马褂,传说中自己家过春节,洋行大班来拜年,照样行中国大礼。她想,倪鹰的做法,也许与自己家的祖先异曲同工吧,弓身自省,简妮觉得自己反而做得太老实敦厚。倪鹰与自己相比,到底又高出一头。满桌的美国人都努力用筷子,而自己手里却握着刀叉,简妮多少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