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赈粮(第2/3页)

“老弟,你挤个什么劲儿。”身边一个四十来岁的人看到我挤来挤去,终于不耐烦了:“尚家的菩萨奶奶赈粮,那是足量足数的,人人都有,只是迟早的事,你急着领了馍馍是要去投胎么?”

“我不是来领施舍的。”

“噗……”这人斜眼看了看我,露着牙嗤笑:“瞧你这身打扮,不是领粮的,是来作甚的?”

一时间我竟然无言以对,我身上这件衣服千疮百孔,心里只想着怜悯这些难民,但是在别人眼里,我也是一副落魄相。

反正是挤不出去,我就在人群里跟这个四十来岁的人攀谈起来,这个人是从山西那边流落过来的,瞎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也残疾,做不动活,来尚集营已经两个多月,这两个来月时间里,尚集营的尚家经常赈灾,难民们都乐的吃个现成饭,赖在尚集营不肯走,越聚越多。

“尚家蛮有钱的嘛。”我心里就琢磨着,尚集营的难民少说上千,时常赈灾,而且保证人人有份,而且施舍出来的都是馒头,一次两次或许还没什么,但经年累月,富户也会被吃穷,敢这么大方施舍粮食的,不是一般的豪门大户。

“这还用你说?”中年人全然把我当成了一个初到尚集营的逃荒者,用前辈的口吻对我说:“尚家在开封洛阳有十几个药铺,绸缎庄,家里的地上千亩,佃户好几百,一年进项的银子都是成车成车拉回来的,施舍这几个馍馍,人家还施舍的起。”

“生意做的还挺大。”

“这些,对尚家来说都还是小钱。”中年人朝四周看了看,周围的难民的注意力,彻底被前面的粮食吸引了,根本没人在乎我们之间在交谈什么,他把声音压得很低,贴着我的耳朵道:“尚集营附近的连环山,你知道不?”

“不知道。”我刚到尚集营,对这周围的地形以及其他情况了解的不多,这个什么连环山,之前的佃户老头儿也没有说过。

“连环山十三寨,草寇加在一起少说七八百人。”中年人神秘兮兮的道:“尚家的尚老爷,其实就是十三寨的总把子,那些山大王打家劫舍,听说,还截过槽银,一船银子二三十万两,尚老爷自己就分去一半儿,舍这点粮食,又算的了甚么。”

“这个尚老爷,总不会无缘无故的时常这么施舍吧?”我问中年人,可能是从小所接触的一些读物的原因,在一般人的脑子里,过去的那些豪门富家,都有点为富不仁。

“尚老爷平时怎么会管这些闲事,这都是……”

中年人正在和我窃窃私语,排的整整齐齐的难民突然又挤来挤去,前头的人被迫朝后退,一波接着一波,人群变的息壤,我和中年人被挤的受不了,骨头几乎都要断了。

我抬眼朝前面看了看,前方的十字路口处,缓缓的驶来两辆精致奢华的马车,马车后头跟着一顶轿子,周围十几个随从,把轿子守护的严严实实。

这顶轿子从十字路口经过的时候,难民群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竟然就冲着轿子跪了下来,活菩萨救命恩人的一通念叨。

“这是怎么回事?”我挤在人群里,害怕和中年人走丢了,拉着他的胳膊,想找他把事情问清楚。

“这……这是尚老爷的……尚老爷的一个妾……”中年人被挤的皱眉瞪眼,缩着身子捂住胸口:“赈粮……赈粮就是她的……她的意思……”

中年人所说的尚老爷,就是尚集营尚氏的家主,名叫尚汉。尚家家大业大,尚汉掌握着家族中的资源,暗通连环山十三寨的山匪,家族生意又做的很广,和当地的官府关系密切,明里暗里的做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过什么大事,算是一帆风顺。

尚汉据说还是个很有血气的人,平时不会欺凌弱小,对周围的老百姓和家里的佃户很优待,连环山的十三寨山匪也从不惊扰贫民百姓,所以尚家跟官府的关系好,又受下头老百姓的拥护,地位非常稳固,势力一直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