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万冰(第4/11页)

提着装满钱的塑料袋,许桂花没有急于离去,而是笃悠悠地往营业厅的沙发上一坐,随手把塑料袋往茶几上一放,不慌不忙地欣赏起淮海路的街景来。她把手枪往地上一扔,手枪掉在地砖上,发出软扑扑的声音,没有金属的橐橐声,只是一把塑料仿真手枪。

许桂花回头看了看瞠目结舌的大家,习惯地挥了挥手说:“给我杯咖啡,不要sugar。”

她从不吃外面的糖,只吃一种不含卡路里的代糖,是在英国念大学的儿子给她带来的。

她从口袋里掏出这样一包糖来,放在茶几上,等着别人把咖啡端上来,可惜,咖啡没有特警队来得快。

特警队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劫匪,刑侦队兵分两路,一路把嫌疑犯押回去马上审讯,另一路去了许桂花的公寓,进行搜查。彭七月被编在后一组。

许桂花住在黄浦区的一幢高层住宅楼里,离婚后她一直单身。开门的是家里的佣人,对一群向她出示搜查证和刑警证的便衣警察,佣人茫然不知所措。

出门前,许桂花把自己的随身物品,如钥匙、手机、钱包、手表,一律整整齐齐摆在桌上,只带了一把塑料手枪,而且没有开车,坐出租车去的,给人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银行抢劫案,搜查还是进行得很仔细。万一将来结案,认为在搜查时有疏漏,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这对于已经背了处分的彭七月来说,尤为重要。

书房里有一只转角大书柜,上面是玻璃门,里面摆满了金融管理类书,下面是橱柜。在橱柜的下层,彭七月捧出一叠大小不等的相册,越往下相册的款式越陈旧,里面插的都是有年头的照片。

彭七月翻了一遍,被一张七寸大的黑白照片吸引住了。抬头有一行字“1985年南市区求知中学高三(2)班全体师生合影留念”。在第二排靠右第三个,彭七月找到了许桂花,当年她有18岁,青春洋溢的样子,恐怕她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将来自己能当上一家银行的高级主管,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这家银行。

彭七月把这一页翻过去……大概过了两秒钟,他又翻了回来,重新审视着这张摄于1985年的集体照。前排左首站着一位同学,剃着平头,身材矮胖,咧着嘴傻呵呵笑着,彭七月把他认了出来——杜彪,那位不惜割肉做馅、以馈广大食客的饺子馆老板。

原来他们是同班同学啊!

真是一对疯子。

彭七月离开书房来到客厅,同事们的搜查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彭七月朝桌上看了一眼,那里摆着许桂花的手机,索尼爱立信的。

他的脑子倏一转,拿起这个手机,用惯了诺基亚的他对索爱手机的操作颇为生疏,不是按错了键就是少按一个键,摆弄了半天,才进入收件箱。

杜彪收到的那组短信,在这里被拷贝了,唯一不同的是下面这条:

“你做过的亏心事是7:欺骗。”

彭七月拿出自己的诺基亚,给这个号码发去一条短信:

“ICE,你又在搞什么名堂?”

回复很快来了:“回来啦?辛苦啦!”

这么亲热,象居家的太太欢迎丈夫下班,就差帮他换拖鞋了。

彭七月不予理会,严肃地回复:“我回刑侦队上班了。这里是法制社会,不许你胡来。”

“嘻嘻……你不是想了解万冰吗?我在帮你呀!”

4

这年头,奇人奇事,层出不穷。

中山南一路上,有好几间由沿街民宅改成的小发廊,门口挂有旋转式灯箱,玻璃移门上贴着膜,店内灯光昏暗,推门而入,就可以看见几个衣着暴露的小姐叉开大腿坐在那儿。她们之中没有一个正规的理发师,用文雅的说法,都是“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