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下第一茶”居然无人问津(第4/28页)

说得有板有眼,于知府先喜后愁,喜的是这一回抓住了聚众造反的谋逆重犯,可以弥补程学启一事之失,愁的是不知道聚在一起的匪徒到底有多少人,就凭手下这一营绿营兵能不能打赢,倘若打输了那更是罪上加罪。

正在这个时候,袁甲三要各地属官齐聚省城,于知府当然也要赶去,便把绿营的石管带找来面授机宜,说是“宁枉勿纵,谨慎从事”。

石管带一贯“喝兵血,吃民膏”,手下这群兵打仗不行,却是出了名的欺软怕硬“剿民不剿匪”。听说有个读书人聚众造反,都兴奋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撺掇石管带带队出征。石管带也是一心想发笔横财,早就把“谨慎从事”四个字抛之脑后,反正有知府大人“宁枉勿纵”的命令,他点齐了手下两千兵马,星夜赶到了龙脊山。等到了山底下,石管带派人一查看,这才发现“张七先生”的家业不小,龙脊山本颇荒僻,自“张七先生”筑室定居并聚徒讲学以来,连年置田筑室,大兴土木,致“屋宇鳞次”,遂渐成了市集。

要说这“张七先生”只是好名,他仗着有些才学,以圣人自居,凡门徒参拜要以泥敷面,九叩九拜,不过是装神弄鬼罢了。而且他“垒石为寨,自筑大寨门于山巅,引河水环山麓”,这般声势也难怪人家起疑心。

但是不管怎么说,地方官有牧民之责,遇到这样的大案,一定要先传唤主犯到堂,给人一个自辩的机会,从来没有说手上一点真凭实据没有就派大军进剿的道理,然而如今凤阳府就这么做了。

石管带一见龙脊山寨的规模就知道攻陷山寨后必有所得,于是先派人喊话,话中威胁之意甚浓,几乎就是认定了“张七先生”谋反造逆。偏偏这个“张七先生”为人迂腐,认为自己不过是自成一派,聚集门徒讲学,乃是效仿孔子之举,乃当世圣人。石管带口口声声说他谋反,张七先生认为自己无罪,倘若出寨受缚便与自认其罪无异,于是号令门徒闭门不出。

“抗拒朝廷,不听管束”,这给了石管带一个最好的借口,他当即命令全队攻山,山寨中虽然有一些武器,可是不过是用来防备小股土匪,并无对付官军的实力,虽然叫喊拼死护师护法,其实不过乌合之众。别看这些绿营兵打长毛打土匪无能为力,打百姓杀平民则最是拿手。

这群绿营官兵攻入山寨后,先后屠杀精壮男女七八百人、寨内老弱妇孺一千余人,山寨尸体相叠,为避官兵追杀坠崖落沟者不计其数,以致血流成河,沿着山崖缓缓流淌。“张七先生”为免被俘受辱,带着全族百余人在“圣人堂”举火自焚,无人生还。

石管带此时也管不住手下这群没王法的绿营兵,官兵趁机烧杀奸淫,龙脊山附近几个村子也被他们称为助匪从逆,村民多遭杀戮,私财被劫掠一空,妇女有很多都被淫辱。

郝师爷一口气说到这儿,看了看眼前僵如木石的两个人,摇头叹息道:“这起子没心肝的王八蛋,乔大人带人在合肥城外救民,这群人在几百里外忙着杀民夺财,真他娘的是天理不容。”

“莫非朝廷就不管,由着他们这般残民以逞吗?”古平原愤愤问道。

“朝廷如今耳目闭塞,离着又远,暂时是管不到了。可是朝廷不管,却有人管,这个人比朝廷还难应付。”

这件事情闹得实在太大,就在官兵行凶的同时,消息已经一阵风似的传了开去。立时就惹恼了一个人。

此人便是山东巡抚阎敬铭。

“如今的大清朝,要说有那么几个人不好惹,无论怎么排,都少不了阎敬铭这个名字。”乔鹤年人在官场已非一日,当然听过这个阎敬铭的大名。

此人出了名的刚正不阿,难为强曲。当初在湖北臬司任上,他管一省的刑名司法。湖广总督官文手下有个很得宠的亲兵,强入民宅意图强暴处女,逼奸不从杀伤人命,之后畏罪逃回总督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