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君子(第3/4页)

罗敷见他说得轻描淡写,忍不住问:“时局怎么乱了?”

过去她在邯郸城外作一介小民,关心的从来是自家口粮够不够,官府赋税涨不涨,对于“时局”的理解,也不过是一些遥远猎奇的流言。

譬如长安某个奸臣被杀了头,尸体肥的流油,让人在肚脐上点灯,烧了三天三夜还没烧完老百姓只对这些感兴趣。传完八卦还不忘点评一句:现世报!

王放没那么低级趣味。见她果然求知若渴,才低声说:“朝廷内乱,长安已被焚成一片废墟。天子出逃,下落不明。”

罗敷一双眼霎时睁老大。第一反应是不信。

不是天子吗,为何似乎混得比她还落魄!

她想象不出,会有地主被管家欺负,家业烧了不说,自己还得背井离乡的逃出去?

但看王放的脸色,显然不是逗她。实际上,自从教《女诫》那天差点捅了篓子,他便十分小心谨慎,恨不得吾日三省吾身,再不敢有不正经的言行。

王放见她被吓住了,严肃的神情里,还是免不得闪出一点点得意。

“……总之,这叫做时局不稳。万一波及到邯郸,咱们白水营也不能坐以待毙,是不是?所以子正兄要做什么,咱们听话便是,不用多想……”

罗敷静静听他说完,目光垂下,指尖描着帛书上一句“君子和而不流”,微微挑衅地朝他一笑。

“嗯,所以你……还是打算随波逐流,旁人让做什么,你便做什么,一句话也不多问?”

王放明显一怔,然后叩桌而笑。

“阿姊让我做什么?”

她却也答不出来。但以她有限的认识,觉得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向王放这样,会读书有见识的人,不是都应该……志向高远,做点有意义的事?

不求帮着白水营分忧解难,最起码,不能像现在似的,整日跟鸡牛羊马打交道,并且还乐在其中吧。

她自己没读几篇书,充其量认识两三百个字,可也从书中学到了不少名人名事,知道有学问的人通常不甘于平淡。有人胸怀远大,齐家治国;有人入仕做官,光宗耀祖;有人自己不爱热闹,挑个地方设馆收徒,培养出青史留名的学生。

别说她了。阿弟张览才上了两年学,但要是敢这么不求上进,舅母非把他揍得两眼发黑不可。

王放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他毫不脸红,下巴一扬,答道:“早就说了嘛,我生性疏懒,念书是阿父按着我脖子念的,又不是我自己乐意。再说,我也只会出馊主意,这一点你是知道的……”

……

当年主公失踪时,十九郎这孩子年不过十五,正是叛逆出格的青葱年纪,三天两头的不见人影,每隔十天半月就得毁件东西。让他读儒家经典他偏不,整日在故书堆里找八卦小故事看。

当时全营上下急得团团转,正在商量如何寻主公,十九郎一边改装他那小弹弓,一边却来一句:“既然阿父都不管我们了,大家散伙正好。大厦将倾,就让它倾,难道还一天到晚扶着吗?”

大伙当即全都黑脸。就连对小孩最耐心的颜美也呵斥一句:“小孩子莫要乱说!我等怎能无义至此!”

谯平知道他近来痴读老庄,满脑子被“无为”荼毒过甚,当即命令:“回书房去,把五经背熟了,再许你来开会。”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洋洋数十万字,其中不乏佶屈聱牙之言,就连孔子本人也未必复述得出。王放至今没背熟。

也就至今无权对营中事务建言献策。

王放觉得这样挺好。他有自知之明,要真让他管点正事,白水营不定被祸害成什么样。

……

罗敷还没想好该如何评价,忽见王放眉峰一紧,隔着几案,伸手就要捂她的嘴。手到半途,才想起来不能碰她。悬崖勒马,赶紧转了个半圈,伸到他自己唇边,食指一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