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风情(第3/3页)

假州牧来一趟,无非领的是今上之命,回应他指使元乘集结几个中立文臣上书之事,内院的小辈和此事难以扯上关系,眼睛么……

不知道州牧的面具之下,是怎样的一张面孔?

“你不要太担心,一时半会京中不会有大的动静,你让元乘把他儿子养好,趁早把心放在衙门上,不然有他好受的。”

屋里的炭火燃的旺,元氏的手却冰凉,她勉强牵起嘴角:“王爷让妾向族中说明,南安千里之遥,与洛阳再无瓜葛,这关头莫不是太招眼了。”

越王冷冷道:“原以为你能懂上一些,唉,本王就直说,你也不要觉得难过——以王放的性子,元氏这会儿只不过是个脚蹬,用完了就踢开,一个也不会留。什么新帝登基重新启用打压过的旧人,全是障眼法!一朝天子一朝臣,咱们这位陛下可谓是一开始就给人卯定了性,大大小小的官,只要沾上个元字,那就是绝没有好下场的。哼,这专断独行比之太.祖也毫不为过啊。”

元氏张了张嘴,他继续道:“阿絮,我都是为你好,你唤我一声夫君,我怎能眼睁睁看你卷进你亲族的浑水里?早些了断,百利而无一害。”

薄薄的纸在灯下泛着黄,上头的朱砂鲜艳欲滴。越王将元氏揽进怀里,笑道:

“爱妃累了吧,本王也不愿冷落你,今晚这些恼人的东西就看到这儿,明日再理不迟。”

元氏满心的话生生压在了嗓子眼,烟眉紧锁,樱唇轻抿,再也维持不住温婉的笑容。她从嫁给他开始就知道他是要做大事的人,他需要子嗣,需要助力,需要她对他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可他……几乎从未真正替她想过。她二十年没回过洛阳了,毕竟还留着娘家的姓氏,那仅剩的几个亲眷,就是她深夜梦醒时的念想。

当初父亲挤破脑袋将她送上花轿,可曾想过他们的算盘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么多年,再不如意都习惯了。何况他也没有苛待她,面子上做的一分不差。

越王察觉到自己妻子的不满,正欲宽慰几句,门外却传来管事的通报:

“禀王爷,原平的急报。”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抬起元氏的脸,“阿絮,你先睡吧,这个时候我不能松懈,你是最清楚的。”

“王爷去吧。”元氏的目光更加黯淡,“妾不可以让王爷分心。”

越王撇下她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施施然走出房间。那碗尚余热气的金丝燕窝粥孤零零地搁在桌上,元氏拿勺子舀了舀,突然眼眶一红,哽咽道:

“来人,全收了。”

寝居外风声飒飒,小厮奉上银貂斗篷,一行人打着灯往书房去。王府禁令森严,下人是不让点着灯守岁的,只有回廊和檐下的数盏灯笼在黑暗中散发亮光。

越王边走边问道:“派去季阳的人怎么样了?”

一名探子压低声音:“半月前就已打通了一伙不上道的山匪,此时应该正在行动。第二批审雨堂的人在路上,定于初九之前在方氏出嘉应城的路上伏击。”

越王点点头,“萧佑那边呢?”

“萧大人回信说全按王爷所说应付,半字不错。”

进了书房点上灯,他坐在案后看完密报,极快地挥笔批了封令,交给赶回的探子,“让接头的人机灵点,务必要亲自见到方琼。他此前对本王的暗示多少有追查,却无一阻止,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方氏最大的秘密掌握在他手上,不怕他不上钩。

若说这世上有什么叫人奋不顾身、抛却万般好处的东西,那一定不是所谓的情谊。

还有什么比性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