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身败名裂(第2/4页)

片刻后马匹打了个响鼻,车轮果真绕过了岩石,骨碌碌向前滚去。浓稠的黑暗漫过树林,沿着官道爬伸至巍峨城楼,遥遥可见几名值夜的士兵来回巡逻。

“天明再行。”

不知是谁下令,马队在林子前停下。

静夜里十几双眼都睁着,耐心等待更鼓敲尽,两个时辰不到,东方的苍穹隐隐发白,宿鸟相继展翅离巢。

朔风卷去残夜,晨曦骤然倾泻半幅天幕。歇了半宿的马车继续朝城门行驶,城墙上的大字宿雨未干,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

——宣平门。

数旬日夜兼程,大梁皇都的第一道外城门,此刻近在眼前。

商人模样的领队恭恭敬敬地递交了文牒,城守开了几箱货物查看,见无异样就放了过去。最后一辆车里坐的是女眷,姿色都不错,其中一名小娘子无精打采地生着病,却别有一种楚楚的韵致。商人带家中两个妹妹上京城瞧病,姊妹两身段肖似,幂篱一掀,竟都有双琥珀色的眼睛,兴许是胡人和汉人的混血。

只怕是勾栏里的妹子。士兵见多识广,随口调笑一句,只听蓝裙衫的小娘子从幂篱底下蹦出句标准的官话,还泼辣得很。他收了二钱碎银子,挥挥手让车队进城,拿此事和同袍做谈资去。

行人不知不觉多起来,菜市的喧哗飘到耳边,口音与南面所差不多。主干道极为宽阔,凹凸不平的青石板铺了数百年,依稀是几朝不变的风貌,石桥边栽着长青的垂柳,虽是早秋,柳叶下的野花依然开的茂盛,在阳光下分外娇艳。

车过琼楼,笙歌迢远,浮华景色渐渐凋零。辗转进入巷口,便是一处僻静坊子,数尺高的云墙迤逦如屏,白色的粉漆已掉了大半。

繁桂坊的百姓大多是商贾,多年前住在这里的一户贵人遭了难,牵连到邻里,这些年该搬的搬,该逃的逃,留下来的只有寥寥几户。而近期邸抄上出现的一则大事却在坊内掀起了不小的骚动,就连整个明都,也为之瞩目。

商队在一条窄小的石板路上停驻。

一双素净缎鞋从湖蓝的裙裾下露了出来,缓步走在前方,鞋底苔痕犹绿,露沾薄寒。

余晖在墙外镀了层融融的淡金,花窗上粘着破碎的蛛网,包裹住积年的尘埃。墙内幽篁孤生,斜探一枝,俏生生递到行人面前。

寂静中忽裂开一线清脆的铃音,是晚风拂过檐角。

叮,叮——

那一瞬天仿佛在下雨。

仿佛能听到疏雨打在芭蕉叶上的滴答声。

仿佛有车停在紧闭的门扉前,下一刻,玄衣冷峻的侍卫就要从里面走下来。

庭院杳杳,乱红深处曾有人凝望,依稀温柔的目光穿过院中草木,穿过斑驳院墙,穿过锈蚀门环,落在被风霜磨得光润的石阶旁。

阶上故人归,归来秋已至。

一晃,便是第十六个秋天。

“吱呀——”

铁门慢慢开启,乌纱倏地飘起一角,冷风带着清爽而陌生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

幂篱外似乎是另一个尘世,时间被那年初秋的细雨封存在檐下的水缸中,蔓草青青,花香淡淡,桂树丛间的卵石小径不见落叶,连屋顶的瓦片也不染纤尘。

游廊里悬挂的灯笼突然亮了。

纱帷下伸出一只白皙纤软的手,轻轻拢住那团橘黄的暖晕。

商队众人却神色一凛。

“还请阁下以身示人!”领头的大胡子立时挡在前方沉声喊道,几名商人泡沫般消失在队伍中。

角落里爆发出短刃相击的铮鸣,随后树下多了个黑黢黢的影子,单膝着地。

“某等三人奉旨迎殿下于王府,此后左右不离,因圣谕不得露面,请殿下恕罪。”

那只手徐徐做了个起身的手势。

对方的话犹如落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窸窣议论,大胡子脸色有些不好看,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