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东陵前,马兰峪,黑吃黑(第3/9页)

“他们不待在东陵,怎么跑这里来了?”

黄克武心中疑虑,走过去问。士兵却不允许他靠近,说因为要搞军事演习,得清空附近场所,所以把阿和轩与仅存的护陵兵丁都赶出来了。他们不愿意远离,就在这山沟里聚起来了。

“奇怪,毓方没通知他们吗?”黄克武觉得奇怪,不过这几十号人连件火器都没有,都是腰佩蒙古弯刀,就算是提前做准备,也没什么用。黄克武一心想赶到前线,顾不得这许多,于是转头走了。

在孙殿英卫兵的指引下,黄克武来到了埋伏阵地的最前沿,这里有一条拱起的山体褶皱,跟一条被子似的,正适合藏人。褶皱之下正好是一条大道,直通马兰关。黄克武猫下腰,蹲在一处掩体里,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大道远处。此时虽然阴云密布,视线倒不受影响,大道远处隐隐腾起灰尘,似乎有大军临近。卫兵好心,递过来一把驳壳枪,黄克武摆了摆手,他没用过那玩意,还是更信任自己的双拳。

黄克武深吸一口气,心脏跳得比往常都快。他按在胸口,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等待之时,最易沉思。王绍义的队伍还没抵达,在这百无聊赖的等待中,黄克武陷入了沉思。

在平安城前,他跟付贵狠狠吵了一架,黄克武至今并不觉得自己错了。付贵只是一个凶狠的警察,而他则是一个爱古董成癖的人。木户教授那句“国家的兴亡只是几十上百年,文物的存续却是数千年的事业”,真正打动了他的内心。那么多古人留下来的宝物,与其在本国乱世中毁于战火,为何不运去别国留存呢?

想到这里,黄克武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唯一害怕的,是许一城的态度。

和刘一鸣不同,黄克武对许一城接掌五脉一事没那么执著。黄克武仰慕他,追随他,是因为他面对古董时那种发自己内心的喜爱,那是一种不带有利益的纯粹的爱。黄克武觉得,许一城是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有许一城在前,他也不介意去学学考古。

第一次离开平安城的时候,他委婉地透露过一点想法,结果被许一城批评了。这让黄克武有些心虚,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对是错。

不管怎么说,先把许叔的命保住再说。黄克武把这些疑惑拼命驱赶出脑海,再度抬起头朝远方望去,队伍已经近了。

黄克武不知道,在同一时刻,还有一双眼睛在窥视着那支队伍。

付贵拨开草丛,面色一如既往地阴沉。这么热的天气,他的额头却一滴汗水也没有,仿佛整个人仍旧处于冰冷的状态下。

他眼前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眼前的一个小队,准确地说,是小队中的老人。

那个老人满头白发,身体佝偻着,走起路来踉踉跄跄。他手臂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幅度摆动,肩膀却一直僵着,熟悉的人一看便知是年轻时砸石头留下的伤。在他两旁是七八个头戴礼帽、别着盒子炮的兵丁。这些人显然是王绍义去接姜石匠的人。他们大概知道姜石匠的价值,态度还算不差,但绝对不算多么恭敬,一路推推搡搡地赶着老人朝前走。老人一脸无奈,可他没有反抗能力,只得任他们摆布。

付贵离开平安城以后,立刻来到刘家村,没费多大力气就锁定了姜石匠的住处。王绍义的人已经先到了,就住在姜石匠家里,全天十二个时辰一直盯着,连睡觉都要把他的腿用绳子拴住,生怕逃走。可怜姜石匠当年侥幸逃生,以为再与东陵没什么关系,想不到年到七十,又被这档子事给缠上了。

姜石匠的家里要住士兵,所以其他人都被赶了出来,敢怒不敢言。其中姜石匠的小儿子和儿媳妇,就暂时借住在村头一户人家里。付贵没费多大力气就找上他们,几块锃光瓦亮的大洋砸下去,他就成了姜家的一个远房三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