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4页)

她知道,如果她嫁了,她与姐夫钟树鸿就再无可能了。

果然,上天垂怜,她终于等到了她堂姐在她姐夫落难之际与同村的知青私奔了。

周徽岚记得,整篇小说行文到了这里,许是为了不影响女主周惠竹的光伟正,这一段是略写的。采用了春秋笔法,只写了钟树鸿历经人生变故之际,还要承受来自妻子的打击,心灰意冷,伤好后就转业了。庆幸的是,军队医院尽量救治,他本身又得到了后来赶到的女主周惠竹的细心照顾以及鼓励,腿伤的问题迎刃而解,仅留下一个逢天气变化就会酸胀难忍的后遗症。

后续的,自然就是男女主日久生情的剧情。

周惠竹好不容易有机会得到男主,自是不肯放弃。在钟树鸿转业后,她不畏闲言碎语,不时地到男主家帮忙,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什么的,也不管别人怎么说。

前面就说过男主钟树鸿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男人,小姨子因为自己和两个孩子饱受两个村长舌女的非议和闲话,他自然不能不管。况且周惠竹隐忍着的心意和默默付出的行为,确实很打动他。

于是在周惠兰离开后的第三个年头,两人成婚了。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钟树鸿的事业稳中有进,呈上升的趋势,从大队书记到公社干部,在公社里呆了近十年,掌握实权,待这几年形势好转,就立即从公社到了县委,县委呆了两年,就到了市委。连带着周惠竹的娘家也在他的庇佑和提拔下兴旺起来。

且因为周惠兰走的时候,她的一双儿女都还小,周惠竹养了几年就养熟了。等后来恢复高考,钟树鸿的四个孩子,陆续考上好大学后,他对周惠竹越发爱重。

因周惠竹紧把着时代的脉搏,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围绕着她的年代发家史,她所熟知的历史发展,足以让钟家和周家更换门庭。

小说当消遣,周徽岚看过之后,哂然一笑,并不如何放在心上,转头和小姑娘就着这本小说聊了起来。

总有人以为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

其实在她看来,原主那样一根筋的人,是挺适合钟树鸿的,这样的性格她自带一股韧性,是一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坚持。

反而是周惠竹那样趋利避害的性格,遇到大难容易衡量利弊,不容易同甘共苦共进退。

只是周惠竹重生而来,给了她太多的便利,让她顺风顺水,没有遭遇大挫折,所以性格上的弊端没有暴露出来过。

理清情况之后,周徽岚拥着薄被单坐了起来,整个人已经清醒了。

本来以为是一场简单的穿越,即使通过原身的记忆猜测到她有可能是被拐卖的,她也没想过自己会穿到一本小说里。

而她穿的,好死不死,正是那与人私奔到港城的女主堂姐男主前妻周惠兰!当然,关于这一点,在周惠竹的提醒下一直被钟家和周家人讳莫如深,毕竟与人私奔本就不光彩,且还涉及到港城这么敏感的地点。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周惠兰到了港城这个秘密才被有意无意地爆出来。

与人私奔?去了港城?回想原主这些年的遭遇,周徽岚耻笑,这像是私奔到港城过着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的样子吗?

周徽岚敛眉,她一直都知道,生下来容易,活下去却难。本以为穿了后能活得轻松点,却不料一个个难题接连冒出来。

之前她就察觉到杨家不对劲,原来不是她想多了。

她这人素来爱琢磨,察言观色琢磨人,这是她的本能,深入骨髓的本能。不然她也不能在爹死娘改嫁之后,以侄女的身份让她叔婶供她上完高中。如果不是她擅长此道,并事先替她叔婶在外人眼里竖立了一个勇于照拂兄长孤女这样有人情味的厚道的形象,并且让叔婶意识到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晚辈,对她都还算满意的话,她是没机会上完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