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赢家(第2/7页)

“自己人,自己人!”救护车的方向跑来一名急救人员,“警官,他是我亲戚的朋友,《环球新闻报》的记者。他来这里本想搜集百亿富豪的新闻,但没什么进展。正巧出了这个案子,我就受亲戚的委托带他过来了。”

“我不管谁的亲戚,谁的朋友。”赵英宝认真地说:“如果你不知道,我现在就告诉你。命案现场不经允许,任何外人不得介入。”

“警官,他真的是自己人。哎哟,叫什么来着,你一打岔我还给忘了。”说着,急救人员在一旁苦思冥想。

“队长。”先前的那位部下又走了过来,“那人好像在用手电筒发信号。”

说话间,地面所有警察都仰望上空。顶层出现一束灯光,光线在三道较长时间的停留和三道短促的闪烁之间来回变换。

“摩斯密码?不太像。”警员自语,“摩斯密码的SOS好像是三短三长再三短,他这个是……”

“国际通用的灯语,同样是求助信号。”队长随意挑选两位部下,“你们上去看看,顺便把那人带下来。”

赵英宝迈着大步进入工地。夜间的高空吊机就像一根通往天宫的立柱,两边的简易房内传来老鼠啃木料的声音,捆绑牢固的钢材原封不动地紧挨建筑的外墙。队长打着警用电筒在地面周围绕了一圈,跟着又爬到建筑的最高层,仔细检查可能出现的痕迹,结果一无所获。这也排除了他脑中的初步设想。起初,他认为两位死者的自杀也许是假象,只要有人从工地楼上将两人丢下,再将尸体转移到停车场即可。既然这种假设被否定,没有收获的赵队长只得原路折回。

当他正往工地出口走出时,某样东西绊了他一下,队长身体向前踉跄了几步,回过身查看。原来有块钢板的一端翘了起来,这东西的出现引起了他的兴趣,在手电筒的帮助下,赵英宝确认钢板弯曲的痕迹出自今天。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是施工时出现的弯曲,钢板一定不会放在路中间,这会给民工带来施工上的不便。可是晚上这群民工都在市区替工友过生日,这么一来,晚上还有谁会潜入工地呢?这对警方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头儿,记者发现个问题。”矮个子警员站在工地门口迎接队长,“他在烂尾楼顶层没有任何多余的脚印。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可能不是从那栋楼坠落的。”

赵英宝看着被他们带下的那位记者。那人正站在停车场一处昏暗的角落,手里玩转着一款ZIPPO打火机,似乎在等待主持大局的人出现。从身形来看,此人体魄健壮,身高至少超过一米八,这样的先天条件使赵队长下意识地认为,他在当记者之前是名运动健将。

在小警员的陪同下,赵队长走向记者,并从兜里拿出警官证,对暗处的记者说道:“我是负责此案的赵英宝,请问你怎么称呼?”

2

卡丁车被我丢弃在稻田。我徒步走了五公里,在一间公共厕所清洗了头部的血口,因为天气较冷的缘故,渗出的血液已被控制。我将前额的头发垂下,正好可以挡住那道伤口。出门后,我又走了几个路口,才拦下一部计程车。

我打车来到“为民旅馆”,旅馆的广告还在外面挂着——标准间,每晚八十元。

推开玻璃门,前台的服务员是个上了岁数的大妈,她正托着下巴在那里发呆。见我来了,大妈立刻有了精神。

“先生住店吗?”

“有人替我订了房间,雷可华,请你查一查。”

听说不是新进的客人,大妈的脸色马上变得阴暗。她拿出放在抽屉里的本子,手指上舔了口水,一页一页地翻找。“雷可华?有的,在这里。今天下午一点半预订的房间。”她核对了我的假身份证,递上房间钥匙,“302号房间,上楼左手最里面那间。”说完,她坐回椅子盯着大门看,期待有下一名客人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