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7页)

那是秋假时的一个清爽的早晨,贝克晨跑后回到三居室的职工公寓,发现电话机的显示灯正在闪动,他一边听着电话录音,一边将一品脱橙汁倒进肚里。这种电话他早已司空见惯——一个政府机构请他该天上午晚些时候为他们提供几小时的翻译服务,惟一让贝克感到意外的是他以前从没听过这个机构。

“是一个叫国家安全局的地方。”贝克在打电话向同事们打听情况的时候说道。

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你说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吗?”贝克核对了录音后回答道,“不是,他们说的是局。是‘国安局’。”(1)

“没听说过。”

贝克又核对了总审计局机构名录,也没有找到类似的机构。贝克实在没辙了,便给一个壁球老友打电话,那人以前曾做过政治分析员,当时是国会图书馆的研究员。听了那人的介绍后,贝克有些愕然。

显然,国家安全局不仅存在,而且还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机构之一。这个机构收集全球电子情报资料,并保护美国长达半个世纪以来的机密信息数据。可以说只有百分之三的美国人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但也只是知道而已。

“NSA,”那人开起了玩笑,“这三个字母就是表示‘没有这个机构’。”

贝克怀着忧奇参半的心理接受了这个神秘机构提供的译活儿。贝克驱车三十七英里,来到了这个机构的总部,总部占地八十六英亩,隐藏在马里兰州米德堡丛林密布的群山之中。在通过了难以计数的安检关卡之后,他们又发给他一张六小时有效的、带全息照片的宾客通行证,然后把他送到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研究部门,并告诉他那天下午他要做的就是为密码破译部提供“语言辨认”,密码破译部里都是数学精英,个个是译码高手。

在起初的个把钟头里,那些密码破译员们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贝克的存在,他们围着个庞大的桌子忙忙活活,说的话贝克以前连听都没听到过。他们说到流密码、自毁生成程序、背包变体、零知识协议以及单一点。贝克只是在一旁看着,如堕五里雾中。他们在坐标纸上草草地划着符号,专心致志地研读电脑打印材料,总是提到头顶上的投影线之中那些杂乱的文字:

JHDJA3JKHDHMADO/ERTWTJLW+JGJ328

5JHALSFNHKHHHFAF0HHDFGAF/FJ37WE

OHI93450S9DJFD2H/HHRTYFHLF89303

95JSPJF2J0890IHJ98YHFI080EWRT03

JOJR845H0ROQ+JT0EU4TQEFQE//OUJW

08UY0IH0934JTPWFIAJER09QU4JR9GU

IVJP$DUW4H95PE8RTUGVJW3P4E/IKKC

MFFUERHFGV0Q394IKJRMG+UNHVS9OER

IRK/0956Y7U0POIKI0JP9F8760QWERQI

过了好半天,其中一个密码破译员总算解释了其实贝克已经猜到的东西。那些拥挤在一起的文字原来是个密码——一段“密码电文”,这一组组数字和字母代表着一段加了密的文字。这些密码破译员们就是要研究这个密码并从中推断出其原本信息,或者叫“明码电文”。国安局认为其原本信息是用中国官话写成,所以才叫贝克来,等密码破译员们破译了这段文字之后,好让他把这些符号译出来。

一连两个钟头,贝克翻译着一串串的汉语符号。但每次他把译文交给密码破译员,他们的头都摇得就像拨浪鼓。显而易见,用汉语是解释不通的。贝克也真希望能帮上点忙,他指出,所有符号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也是日本汉字的一部分。闹哄哄的密码部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里的头儿是个男的,叫莫兰特,瘦高个儿,总是烟不离手,他狐疑地转过头问贝克:

“你是说这些符号有多重含义?”

贝克点了点头。他告诉他们,日本汉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日语书写体系,刚才他之所以用汉语来翻译,那是因为他们要求他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