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死神(第4/22页)

见我不做声,袁适话锋一转:“对了,那个‘王睿’用的是假身份。通州区张家湾王家的老邻居通过照片指认,都说不是他。”

果然,这是个与“庞欣”一样的身份失落者。

“据说,王家的儿子很多年前就南下打工去了,一直没再回过通州。长新大厦的保卫部经理指认,这名凶手曾于二○○六年中旬——也就是池姗姗被害前在那里做过保安,但用的名字并不是王睿。虽然通过DNA比对可以结案了,但我还会让市局总队继续调查他的身份。”

没必要,因为根本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名凶手的行为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当对象是随机目标的时候,他会刻意寻找左撇子;但如果是长期潜伏跟踪的目标,是左是右他似乎就不在意了。当然,也许根本就无所谓左右……”

是的,反正他想杀人,总会给自己找到借口的。

“韩彬应当是分析出凶手是个伪装成右撇子的左撇子,同时从行为模式上看一定是长期与姜警官有某种联系的人,再凑巧看到你的那场擂台赛,于是就潜入凶手家里搜寻支持自己推论的依据。”

可惜,和在海淀医院一样不幸的是:他暴露了。

“这个‘王睿’中途折返回家,目前只能推测为凑巧或直觉。韩彬也许在他进门前就找到了凶器,也许没有,这倒不重要……”

两名谋杀者碰面的时候,已是心照不宣。

“韩彬可能想找到切实的依据后再协助你,或者干脆自己动手解决他。但事实上,‘王睿’推门一见到他,就不可能放他离开。”

彬既然已经暴露,也绝不会留下活口。他能在海淀医院西墙外连杀三名目击者,还会在乎多死个冒牌的散打陪练?

“这恐怕是他唯一一次画蛇添足的失误:他在伪装现场时肯定很犹豫、很摇摆,既希望能借死去的这名罪犯替自己打打掩护,混淆一下侦查方向,又知道很难掩饰右手杀人的痕迹。”

或者,是我本不该多想。

“至于宋德传和彭康都是左撇子的问题,我只能说,实在是太凑巧了。”

所以说,可以想见当他得知袁适认定一人“同执左右”连续作案的时候,绝对是欲哭无泪啊。

“我同意你说的那部分:韩彬发觉自己被怀疑后,当机立断袭警出逃,是为了能继续作案。如果名单上的情况和我们推测的一致,他很可能已经在几年中至少杀了十个人!所以说——”

所以说,会上和私下讨论的结果都差不多:找到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幸存者,是首要目标。

袁适最后假设:“如果韩彬在我们找到顾帆之前就得手了呢?”

我笑得超级无奈:“那我们就再不可能找到他了。”

2

还没顾上看手里的材料,我急着问道:“你也不相信他杀了人?”

杨延鹏漠然地望着我:“不,我相信。”

“那你是什么意思?”

“何哥说,因为你要抓韩哥,大家都很抵触,工作室已经名存实亡了。”

“那又怎么样?难道我应该带领工作室的人一起帮他犯罪或者逃跑么?你别听老何……”

“不是,不是……”他摘下眼镜,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和你一样,我不知道韩哥为什么会去杀……做那些事,但我愿意相信,他这样做,有他的理由。”

“是的,我也相信。”我拍拍胸口,“杨子,你我都是这圈子里的人,该明白如何划分界限。”

“我能理解你,但我不可能支持你这么做。”杨延鹏又戴上眼镜,“你刚接手工作室的时候居然没把我开除,应该是韩哥拦下来的吧?”

“最终拿主意的还是我。怎么?这就值得你涌泉相报了?”

“虽说,我不认为仅凭这点儿情报就能让你们得手,但万一——我是说万一韩哥因为当初好心保护我,导致自己最后被抓……你不觉得这很讽刺么?”他拍拍我手上的文件袋,“总之,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你。再想找我查韩哥的事,揣上拘留证来家里铐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