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风光(第2/6页)

比市政府常务会议规格略低的是市长办公会议,市长和各位副市长都可以主持召开。主要是市长或副市长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协调。比如,市政府决定“五一黄金周”举办旅游节,主管旅游的副市长得召集旅游、公安、建设、文化、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并细化到人。有必要的话还要发纪要。许多复杂的矛盾往往一纸小小的纪要就能解决问题。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相当于政府的小法律,一经出台即具备法律效力。当然也会出现两份纪要前后矛盾被收回的情形。

例如,关于江南烟花鞭炮燃放的问题就曾经先后出台过几个纪要,先是燃改禁,后来是禁改限;起初将管理权交给城市管理部门,后来嫌整治力度不大,移交给了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接过权力后,精力上顾不过来,又发现无利可图,几经协调,再次将“权”交还城市管理部门。经过几反几复,江南的烟花鞭炮燃放就此失控,365天天天炮声隆隆。

九点三十分,会议准时开始。柳市长就我的分工问题做了个说明。他宣布,因为我曾在建设部门工作过,主管城建的副市长要到省里学习两个月,他的工作暂由我“挑土”。权力的分配意味着官场生活的真正开始,尽管只是短暂的“挑土”,但毕竟是粉墨登台了。所以散会以后,我开始思考该以怎样一种形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其实,对于官员“职务如何行为”以树立权威和形象是有许多讲究的。在来江南之前,一位热衷于政治的朋友给我立了整整“18条官规”:

一、不要轻易接受局长以下干部的吃请,时刻要想到自己的身份。

二、有事让局长来找你,切忌主动上门,要搞清倒顺。

三、任何事情都不要忙于表态,视‘看似表了态其实没表态’为表态的最高境界。

四、一定要重视每一个报告。老百姓看一个领导有没有水平就看领导的报告做得有没有水平,绝不能照本宣科地念报告,一不小心就会被笑掉大牙。江南曾经有位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回来以后按规定要在系统内传达考察学习的体会,他让办公室给他准备一个稿子,写稿的人没去过那些地方,只好到网上去抄,结果抄出了问题。那位领导事先没来得及看稿,拿起来就念:“最近我到新马泰转了一圈……”刚念完,觉得不对,马上接了一句:“我什么时候到过新马泰?岂有此理!”

五、管住自己的嘴。你不开口,人家就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这就叫城府。更何况隔墙有耳,一不小心你的话就会被传到书记或市长的耳朵里。

六、恰当作秀,抓住最佳时机,树立亲民形象。

七、任何时候莫嫌农民的烟酒差。烟再差也要接过来吸几口,酒杯再脏也要捧起来抿几口。否则,农民的心就会受到伤害……

说实话,朋友教给我这“十八条官规”的时候我还是很反感的,之所以反感有两个原因,一是太过于强调官本位意识,完全割裂了领导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二是把我当成了弱智,怎么为官的基本概念我还是懂的,我不需要别人手把手地教。对于我在江南市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一不能穿西装,那样显得太过于正式,让人觉得与基层有一种距离感。也不能穿T恤,那样显得太过随意。即要显得庄重又不会显得太正式,所以我选择了短袖衬衣。包括如何与下面的人见面,说话用什么语调我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我将上任以后的第一站选择了视察“实事工程”。由于我没有配车,因为是为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挑土,所以老童为我安排的是那位副市长的车。为了使“视察”收到实效,事前我找老童作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他对我说,急需要解决的是因周边单位自筹资金不到位,由市建设局负责的小街小巷整治工程已无米下锅。此去名为视察,实则“讨账”、“化缘”。他告诉我说,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协调了多次,一直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