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之二 爱情,是我在这世上唯一懂得的事情(第3/5页)

相较于西方爱神阿弗洛狄忒崇尚个人主体自由,斩断桎梏,冲破樊篱,展开对爱情、情欲的华丽冒险,中国文化里的爱神“月下老人”则彰显“家庭/家族”价值。前者只管爱情,后者绑住婚姻。爱情一向不必理会道德锁链,所以她可以因不喜欢火神丈夫而红杏出墙。而婚姻需肩负家族传承使命,是以必须绑手绑脚放弃个人自由,若有冲突,“此绳一系,终不可避”,一切归诸命中注定。有例可证,韦固听月下老人绳系夫妻之说,不以为然。老人指着远处一户人家,说:“看到没有?那个卖菜妇有个三岁女儿,十四年后就是你老婆。”多年后,韦固重返旧地,见那女孩长得甚平庸,竟派人行刺。怎料到数年后大婚之日,见妻子额头发际有块小疤,一比对,就是菜贩女儿。果然印证“此绳一系,终不可避”。这故事言下之意:既然“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力谋求”,“三从四德”、“逆来顺受”的制服交给女性去穿——即使你知道丈夫曾派人要了结你,心里凉了半截,你还是得不计前嫌,致力于贤妻良母之伟业。对男性而言,“天注定”的意思是,无论美丑贫富贤不肖都要概括承受,该娶进门的就娶了吧!不能明媒正娶的,姻缘簿内有桃花补充条款,自己量力而为。无论如何,男性的福利较优。

家,宝盖头下一只猪。猪,指人丁兴旺、财宝满仓,不是指配偶(很不幸,对某些人而言是)。成家,是另一种形式的畜牧业,夫妻得胼手胝足养肥那头猪,是以,婚姻里有大半时间需清理猪粪。

然而,盱衡今之时势,两性平权教育扎根成功,个我主体自由蔚为风潮,七八年级世代的婚姻观看在三四年级世代眼中,没有一条不符合“七出之条”。有例为证,以前的媳妇一嫁进门,“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现在版本,媳妇对婆婆说:“妈,我最近比较虚,你帮我炖鸡汤,油要记得撇掉。”即使如此,三四年级世代的公公婆婆还是很感恩的,因为人家愿意嫁进来已经很难得了。

明白月老的业务内容主婚姻不采计爱情之后,拜月老者最好先选填志愿,想清楚,求的是第一志愿腾云驾雾的爱情,第二志愿有实无名的夫妻生活,第三志愿有名无实的法律地位,或是名实相符的第四志愿“白首偕老”?若想进第四志愿资优班,求能令家族繁茂和乐、三代欣然发展的世间神仙眷属,恐怕得先练一练臂膀负荷力。须知资优班学生每日伏案勤读十六小时,而神仙大多是凡人累死才变成的。走捷径也可以,要担风险,“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工作除了“抢劫”没第二条路;符合“父母双亡,汽车楼房”优渥条件的结婚对象,长得像金城武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名列市政府重阳节礼金发放对象的可能性更“不是普通的大”。

然而,天注定是什么意思?

传说七星娘娘每年将未婚男女造册,交由月老媒合,他凭的是哪一部法哪一条规?最轻便的懒人包解释法即是推给前世。设想,茫茫渺渺某朝某代,“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日光灿烂的春天,你挽着篮子到郊野采桑,一阵马嘶,遇到路过此地的使君,钟意于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下马问路,更为你的谈吐心醉,遂大胆致情。你答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遂惝怳作别而频频回眸,埋下两情相悦的种子。自此历劫几回,终于在今生让月老发现花样年华的你有这么一颗情种尚未萌发,翻查名册,那位使君正好也在台湾,刚当完兵觅得一份好工作,月老取红绳一系,两人沿河堤骑脚踏车,下车问路,路旁有一棵兴奋的桑树,见证了萍水相逢亦有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