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2/2页)

「这是什么意思?」若菱不大懂。

「我也不太清楚耶,老人说,我们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啦。这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习性啦。比方说阿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你就写: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它的需要?」若菱还是不大懂。

「老人说,这种东西哦,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啦,而且还会更强呢!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他说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啦!这样就把那个我们意识的5%扩大了啊!」老板娘努力地用她仅有的知识解释着。「所以要天天念、天天写啦!」

「啊!」若菱明白了,「真是妙!」她想。

「老人还教我要宽恕啦,宽恕我那个酒鬼老公。」老板娘说。

「可是怎么能够宽恕呢?」若菱问,「不是说你想宽恕就可以宽恕的呀!」(注)

「老人告诉我,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学啦,我的前夫只是来帮助我,给我功课做而已。你看,」老板娘指指周围,「我现在自己赚钱养孩子,日子过得很快乐、很充实,都是我前天帮的忙啊!我怎么还会恨他!」

若菱听得一愣一愣的,不知如何接腔。

「不过老人也说啦,我书读得不多,心思比较单纯,所以很容易接受这些方法。有些人哦,书读太多了啦,想得太多,反而放不下,那种人就要去修煉啦,参加什么工作坊,提升能量啦!」

若菱看时间差不多了,赶紧提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对孩子的情绪全力地支持和认同,不会宠坏孩子吗?」

「不会啦,」老板娘又不好意思地笑了,「情绪的支持和认同哦,只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啦,阿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罗!」

老板娘想了想,「比如说啦,小孩子在吃晚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在地上打滚。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阿母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饭以后,阿母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还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们让你摸摸它,跟它打个勾勾,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啦。」

老板娘唱作俱佳,讲话声调也有高有低,活脱脱就是个演活市井小民(就是她自己)的演员。若菱觉得她摆摊卖面实在太可惜了!

老板娘看看若菱,又说:「老人说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了用代替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的啦,很可伯的呢!阿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呀!」

老板娘一席话听得若菱好不佩服,难怪穷乡僻壤之间也可以养出伟人,家庭教育真是重要!

注:宽恕的真义,请参考《宽恕十二招》,奇迹信息中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