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就是这么自信(三更)(第3/3页)

文德帝蹙眉,“那些人,果真愿意为了一年几两,几十两的收入,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存入钱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顾玖试着问道:“陛下可知,在那些偏远地方,一亩旱地值多少银子?一亩水浇地值多少银子?”

“你知?”

顾玖点头,“儿媳知道。就说西北那边,旱地只需一两银子就可以卖到一亩。水浇地,看土地肥瘦,从二两到五两不等。

为何如此便宜,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出产的物资很难运出去。也就造成了土地不贵。

但同时,当地百姓收入也极为有限,除了种地,几乎没有第二项收入。这种地方,世家大族是没有的,一村一乡的地主老财却不少。

把钱存入钱庄,一年所得利息,就能购买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的土地,这等好事,那些乡下地主老财绝对不会错过。”

生财渠道有限,将钱存入钱庄吃利息,就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这就跟现代社会,老一辈人喜欢储蓄存钱一个道理。

文德帝突然问了一个在顾玖看来很愚蠢的问题。

他问顾玖,“这样的偏远地区很多吗?”

顾玖嘴角抽抽,“陛下出京公干一年多时间,应该见过许多类似的偏远地区吧。大周九成以上的乡村,都属于偏远地区。”

交通不便,注定了很多乡村缺乏同外界的沟通。

没有足够的信息交流,这些乡村自然就成了偏远乡村。

所谓偏远,不单单看地理位置,也要看富庶程度。

大周有很多大户,不过这些大户,一般都集中在水源丰富的地方。他们置办田庄,也喜欢选择水源丰富的地方。

实际情况,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少数。大部分地区,因为缺乏水利设施,土地都比较贫瘠。

很多乡下地主老财,其实都是靠着省吃俭用,一代代积攒家业,加上和平年代,才能攒出那点家业。

所以他们特别珍惜手中的土地和银钱。

不过只要少府钱庄打出了名气,加上少府背书,大部分地主老财还是愿意拿出辛苦攒下来的银钱存入钱庄吃利息。

文德帝观察顾玖,“你并未去过那些偏远乡村,你为何知道这么清楚?”

“因为儿媳名下的伙计,早已经将京畿地区每一个村跑遍了,并且不止跑了一趟。京畿以外的地方儿媳不敢说,京畿地区内每个村的情况,儿媳都基本了解。”

顾玖很坦荡,也很自信,整个人仿佛散发着光芒。

文德帝闻言,大吃一惊,神色都变得郑重,“京畿地区每个村的情况你都知道?你确定吗?在朕面前说大话,是要负责任的。”

顾玖肯定地点头,“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将户部户曹的人叫来。随便抽查每个村,儿媳不敢说百分百准确,至少能保证八成准确。”

“好,朕就考考你。来人,将户部尚书,户曹都叫来。叫他们带上京畿地区每个县的户籍文书。”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