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4/4页)

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它当初字面的含义。“基督徒”这个名称始于安提阿(《使徒行传》11:26),指“门徒”,即那些接受了使徒教导的人。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来专指那些从使徒的教导中充分获益的人,也可以把它引申到指那些从纯粹、灵性、内在的角度说,远比其他的门徒“更接近基督之精神的人”。在此涉及的不是神学或道德的问题,只是用词的问题,我们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大家谈论的是什么。当一个人接受了基督教教义,行事为人却与之不相称时,说他是不好的基督徒比说他不是基督徒,意思要清楚得多。

我希望读者不要认为,我在此提出“纯粹的”基督教是要用它替代现行各教会的信条,仿佛一个人接受了它就可以不接受公理会、东正教等等似的。“纯粹的”基督教更像一个门厅,从这里有门通往不同的房间,我若能将人领入这个门厅,便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火炉、椅子、饭菜不在门厅,而在房间里,门厅不是住所,只是等候的地方。从这里你可以去试敲不同的门。就此而言,我认为最差的房间(不管是哪一间)也比门厅强。诚然,有些人可能发现自己需要在门厅等候相当长的时间,而另外一些人几乎立刻就能确定自己该去敲哪扇门。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但我确信,上帝让人等候一定是因为他知道等候对此人有益。但是,你一定要把在大厅里的这段时间看作是等候,而不是安营扎寨,一定要不停地祈祷以求得到启示。当然,即使在门厅里,你也应该开始努力遵守整座房子里的人共同遵守的规则。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追问哪扇是真理之门,而不是看哪扇门的颜色和装饰最令你悦目。明白地说,你要问的永远不应该是:“我喜欢这种敬拜仪式吗?”你应该问:“这些教义是正确的吗?神圣是否在这里?是良心驱使我来到这里吗?我不愿意敲这扇门是否出于骄傲,出于纯粹个人的喜好,或是因为不喜欢这位看门人?”【欢迎加入罗友书社,微信:15535237487,得到APP,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海量精彩好书分享】

到达自己的房间后,你一定要友好地对待那些选择了与你不同之门以及仍在门厅等候的人。他们若错了,就越发需要你的祷告;他们若是你的仇敌,你要遵行诫命为他们祷告,这是整座房子共同遵守的一条规则。

[1] 巴克斯特(1615-1691),英格兰基督教清教牧师。——译注

[2] 指耶稣的门徒彼得。——译注

[3] 参见《约翰福音》21:22。——译注

[4] 指普世教会。——译注

[5] 参见《路加福音》6:27—28——“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