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4页)

邵宽城之所以珍稀,在于他迄今为止只暗恋过一个女孩,在于这女孩就是他青梅竹马的邻居。这样的恋爱通常只发生在邵宽城父母的年轻时代,只发生在给中学生看的小说里,所以不仅珍稀,在很多人眼里,甚至还带着些“剩斗士”般的悲催。

邵宽城本来是没有邻居的,他家在西京旧城拥有一个独院,院子不大,仅够一家起居。邵宽城听父母忆旧,说他爷爷的爷爷就住在这里,似可推算这个院子的“年份”,至少应在“清末民初”。邵宽城的邻居是在他上初中时搬进来的,是一大一小一对母女。女孩和邵宽城年纪相仿,和她母亲租下院里唯一的厢房。几年之后女孩的母亲因病去世,女孩再无亲眷,孤苦零丁得毫无争议。邵宽城那时已年满十六,已经有了怜香惜玉的性别自觉。他父母对女孩也视如己出,不但免了房租,而且百般照顾。虽说女孩的母亲留下了一点存款,但那是要留着女孩上学用的,那些钱一直由邵宽城父母代管,很久以来分文未动。

女孩刚搬来时身体还未发育,模样性格都像男生,和邵宽城熟悉之后,亲密如哥们,打闹如弟兄。女孩是在孤苦零丁之后才变成女孩的,身材有了黄金比例的凹凸,面容有了柔美的纯净,还有一双诗意的眼睛……“诗意的眼睛”是女孩上大学后一个追求者在博客上的阿谀之辞,因将邵宽城内心的感觉公之于众而曾让他醋意万般。女孩的名字其实也很诗意——红雨——既有性感和热烈的颜色,又有浪漫和忧伤的气质。雨也是“湿意”的,润滑而且清凉,那种润滑清凉的感觉,促成了邵宽城的暗恋。

暗恋的前提是不清楚对方是否喜欢自己,或是明明双方有意却彼此羞于表白。邵宽城的相貌因幼稚而显得腼腆,因中性而显得时尚,但性格却一直内向老成,比较缺少时代特征。这年头和邵宽城同龄的男孩全都敢爱敢恨,爱情来得快去得快状如翻书。就算有暗恋这回事也不可能一暗六年,而且一般也不会“粉”上自己的邻居。

女孩姓赵,是随了母姓。邵宽城听自己的父母议论,先是说女孩的父亲在女孩出生后就死去了,后又说女孩父亲其实还在,只是远走高飞,不知所踪。总之女孩的身世有些神秘,而且,在邵宽城的感觉里,有几分悲情。

女孩从小到大的个性倒是并不悲情。她说话直率,言辞麻辣,从无忧戚之态,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顾影自怜。她是邵家小院欢乐与活力的源泉,也是邵宽城内心的笑容。赵红雨高中毕业后,邵宽城就建议她报考了警察学院。警察是一个神经亢奋的职业,是一个永不服输的职业,是一个BS多愁善感的职业,比较贴合赵红雨的个性。

虽然邵宽成与赵红雨青梅竹马,但除了邵宽城父母外,几乎没人觉得他们会成一对,因为两人性格差异之大,很难互相匹配与吸引。从能力上说,赵红雨在西京警校声名显赫,学习成绩各门皆优,训练成绩更是光芒耀眼——射击拿过全校冠军,移动靶实战速射两届连冠,创下校史之最。格斗也拿过一届省厅比赛的女子冠军,在西京警界名噪一时,暗粉众多。邵宽城也就是外语还行,射击成绩刚刚过线,格斗水平常不及格,驾驶技术从来都是菜鸟级的,在校期间从没当过干部,相貌虽然不错,但于刑警这个职业来说,亦属非典型五官,多了些清秀,少了些英武。在西京警校,邵宽城唯一受人羡慕的,就是他居然与校花为邻。

邵宽成比赵红雨早一年入校,多一年警龄。赵红雨毕业分到刑侦总队,恰与邵宽城同室办公。也许仅仅因为他们每天都一同上班,一同出警,一同回家,回家一同吃饭……两人才会日久生情,从邵宽城的一厢情愿,发展到两情相悦。只不过,邵宽城始终没敢明白求爱,赵红雨毕竟是女孩子,也不可能主动挑明。两人就这么糊涂着,深情而又腼腆着,保持着心照不宣的“暗恋”关系,倒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