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1957~1963年 8(第3/4页)

“你之前就说过了,”厄普肖承认道,“而且你可能是对的。那也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他们的讨论到此为止。

在医药行业之外,也有一些人在关注药物和制药业。

在1960年的大部分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药物的新闻——绝大多数不利于制药企业。由参议员基福弗主持的参议院不停举行听证会,这简直就是记者们的金矿,而对菲尔丁–罗斯这样的公司说来,却有着难以预料的痛苦。这样的结果,部分要归因于这位参议员及其同事们深思熟虑的安排。

和所有这类听证会一样,会上强调的重点大多是政治上的,会前就确定好了带有偏见的基调。就像华盛顿记者道格拉斯·凯特写的那样:“他们……从先入为主的成见出发,得出预设的结论。”而对埃斯蒂斯·基福弗及其同事们来说,他们总想出现在报纸的大标题中,所以他们的描述总是片面的。由于报纸发行之前,记者们要整理自己的文稿,下午印刷发行的报纸需要在早上11点半前整理好稿件,第二天的早报则需要在下午4点30分前整理好。这个参议员不愧是个行家。他总是在记者们必须离开会场去发稿的时刻提出惊人的指控。这样一来:当有人在听证会上反驳参议员时,记者都不在场。

尽管有这些不公平因素存在,听证会还是揭露出了一些丑恶的真相:药价过高;共谋非法哄抬药价;在政府对药物供应公开招标时,进行违法活动;给内科医生提供误导性的广告,包括极度隐瞒药物的危险副作用或者根本就不提那些危险的副作用;医药公司渗透进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部,监督管理局一名高级官员接受了一家医药公司高达287 000美元的“谢礼”。

报纸的标题集中攻击了下面的一些弊端,尽管有时有失偏颇。

参议员们发现,药物利润1 118%

——《华盛顿明星晚报》

参议院调查组引证,药物利润最高达7 079%

——《纽约时报》

药物据称危及生命

——《迈阿密先驱报》

镇静剂谋取暴利,氯丙嗪在美国比在巴黎贵6倍

——《纽约时报》

证词披露,由外国研制成功的药物的销售价格在研制国比在美国便宜得多。人们指出,这非常不合理,因为销售这些药物的美国医药公司并没有在研发上负担过什么费用。

例如,在法国药店里,50片氯丙嗪定价为51美分,而该药在美国的定价是50片3.03美元。同样,在欧洲研制成功的利血平在美国销售的价格也比在欧洲的价格高三倍。

另一个奇怪的对比是:美国研制的青霉素在墨西哥的销售价是美国国内零售价的2/3。有人认为,美国的这些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定价过高,是各厂商违法勾结造成的。

宠物食品的检查据称比药物的检查严格

——《洛杉矶时报》

广告界人士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员撰发言稿

医药公司的广告写进演讲稿

——《纽约时报》

证词还披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位处长在国际抗生素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事前还被送到辉瑞公司去征求同意。一个广告撰稿人改写了发言稿,凭自己的揣测而加了一段话来吹捧辉瑞公司的产品西格玛霉素(Sigmamycin)。事后,辉瑞公司购买了26 000份发言稿的复印件,作为其产品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证据。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令人不快的标题时不时地出现在报纸上,有时一连好几天都有刊载。电视和广播上也会播出相关新闻。

总而言之,就像西莉亚在12月对安德鲁说的那样:“这一年,我真的不想跟别人说我在哪里工作。”

那时,西莉亚由于在10月下旬要生第二个孩子而没有来上班。这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时间也跟西莉亚的计划完全吻合,像安德鲁曾经坚信不疑的那样,那是一个男孩。他们给他取名布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