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祝书记一语点醒梦中人 人和事(第6/7页)

小车上了山,山道蜿蜒,侯卫东开得挺小心。

铁塔山海拔在一千米左右,山顶有一块平坝,被人承包了,安放了一排小桌子和遮阳伞,挂了些满天星,就成了露天酒吧。坐在山顶,抬头望天,满天星斗格外壮阔,俯身朝下,则是岭西城一片璀璨灯光。

祝焱把小椅子搬到平坝边上,下面就是黑不见底的悬崖,阵阵山风从山谷吹来,让暑气一扫而空。他看着满城灯光道:“什么时候沙州能有这么亮的灯光?”

侯卫东敏感地注意到,祝焱说的是沙州而不是益杨,他跟随着祝焱的目光凝视着远处的城市,道:“新管会建成以后,灯光将会这样辉煌。”

祝焱没有再说话,而是默默地捧着茶杯,过了好一会儿,突然扭头问了一句:“你的石场效益如何?”

侯卫东实事求是地道:“益杨建设任务不小,石场效益还不错。”

办石场之事,侯卫东很早就对祝焱坦白了。祝焱从内心深处并不反感此事,反而欣赏侯卫东的头脑,道:“你们这一代人恰好身逢改革开放年代,比我们幸运得多,我在你这个年龄,就拿着三十多块钱的工资,住的是单位寝室,骑一辆二手自行车,每天还兴高采烈。通过你的事情,我也得到些启发,沙州这样的内陆城市,必须要有超常规的手段才能赶上沿海地区。总体说来,在沙州,干部是素质较高的一群人,应该出台宽松的政策,让他们能带头干企业。我在党校看到一份资料,讲的是顺德企业群的发展史,全国家电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广东,而顺德占去了半壁江山,它是全国最大的冰箱、空调、热水器和消毒碗柜的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电风扇、微波炉和电饭煲的制造中心,容声、美的、万家乐和格兰仕,都成了全国名牌。”

祝焱显然研究过这事,说起来如数家珍。

“顺德企业为什么能发展,机关干部起了大作用。如珠江冰箱厂潘宁是顺德容桂镇工交办副主任,全球最大微波炉企业格兰仕的梁庆德是顺德桂州镇工交办副主任,乐百氏的何伯权是小榄镇团委书记。沙州必须要解放思想,放手让机关干部经商,这样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祝焱看着侯卫东,道:“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事?这是私下讨论问题,尽管大胆说。”

侯卫东有多年企业经验,他的体验与祝焱稍有不同,道:“现行政策已经不允许县乡政府投资办企业,而机关干部本身缺乏办企业的启动资金,所以即使有政策,难度也不小。”

祝焱不以为然地道:“他们总有办法的,这一点我有信心。关键是看领导层的态度,还有政策的操作性,比如准许干部离职几年,保留公职,专心发展企业,当然这需要一整套制度,我在党校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这一套理论绝对会被批为歪理,只能在脑中想一想。”

他指了指脑袋,道:“新管会地理位置没有太明显优势,比起省城以及地区城市来说还有劣势,要在全省众多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很难。你是新管会一把手,更要大胆解放思想,否则新管会很难冲出一条血路。”

两人看着遥远的星空,吹着山风,聊着形而上的问题,从精神到肉体都很轻松,侯卫东也将祝焱看成知识丰富的前辈,而不是大权在握的县委书记。

聊到晚上11点,两人下山。

分手之际,祝焱道:“这次学习结束,我估计不回益杨了,到何处任职还不清楚。你要尽快想办法到岭西大学拿一个硕士文凭,越往大机关走,对文凭要求越高,你要有所准备。”

出了党校大门,侯卫东也不想麻烦王兵将车开过来,坐着出租车回酒店,他脑中一直琢磨着祝焱所说,心道:“祝焱多半有带着我的意思,我是否跟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