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13页)

安在天:“我们单位有事,可能也会通过你们来找我们,请帮忙转达一下。”

金鲁生:“那就这样,我们马上就出发。”

黄处长问:“要不再配些警力,跟着你们?”

金鲁生:“不用,人多目标也大。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你不能跟任何人说起我们的去向。对不起,我这是职业病,不相信别人。

黄处长理解地:“没关系,我也是这样,干我们这行的都这样,只相信自己。”

吉普车内,安在天和金鲁生换了装束,都是普通办事干部的样子,听小钱介绍乌镇的情况。

小钱开车,很是健谈:“……乌镇不远的,到了青镇坐船,一顿饭工夫就到了。”

“那得看是谁吃的饭,换了我,三顿饭工夫也到不了。”金鲁生回头看安在天,“这样的话,我们今天就能返回上海。”

安在天默默看着窗外,见金鲁生跟他说话,忙收回视线。

金鲁生:“哎哟,我都忘了,我们还没吃早饭呢,饿了吧?”

小钱:“哪里有小吃店?这一带,我不熟……”

安在天不假思索:“笔直走,前面大拐弯,有一个卖松糕的。”

小钱吃惊:“你这么熟?”

金鲁生一下反应过来了,他说:“你家就住在附近?”

安在天:“前面左手那栋红楼,二层,晒着小孩衣服的那间就是。”

金鲁生对小钱:“开慢一点儿。”

安在天眼睁睁地看着左手边的车窗外面……

金鲁生爱莫能助地看着他。

安在天一直看着那栋红楼,直到脖子转不动了,才回过身来。忽然间,他一下子愣住了——车的前方,一个少妇正蹲在马路边上给小男孩系鞋带。

小钱按了一下喇叭。

少妇站了起来,把小男孩护在身后。车子从他们身边开了过去。

透过车后窗玻璃,少妇拉着孩子的手过马路,越来越远了,安在天始终没有回头……

机要处办公室,丁姨正在暗自垂泪。铁院长骂骂咧咧地进来:“干什么?”

丁姨:“看见了还问?”

铁院长:“哪儿凉快去哪儿呆着,捣什么乱!安副处长是去执行任务,他是‘招人小组’的副组长。”

丁姨:“罗三耳已经死了,你就不怕安儿也被特务盯上?”

铁院长:“革命,就得有流血牺牲。你都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了,还要我给你补课!”

丁姨:“安儿的父母已经为革命流血牺牲了,他那么小就去了苏联,经历过二战,蹲过德国人的集中营,他身边的同学,死的死,残的残。我们要对得起死去的同志,他们没有看到解放的这一天,可我们得让他们的后代不光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还能与共和国一起长大,好好地长大,好好地活下去!”

铁院长也难过了,他说:“这由不得你!”

丁姨一下子捂住了脸。

车子行驶在乡间路上,窗外,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车内,金鲁生看着后视镜,不断过去的乡人、牲畜。没有汽车。

金鲁生对安在天说:“没事,我一直在看着!绝对没有尾巴。就是有尾巴,也被小钱甩掉了。”

安在天还在吃松糕,他说:“我小时候就爱吃松糕,吃了自己那块,还吃我爸的,所以老挨我妈说……”

不知是金鲁生这个判断,还是车窗外如诗如画的风景,抑或松糕意味深长的香味,当车驶出上海城区,安在天的情绪马上好了起来。

青镇是一个古老的小镇。

正是中午,码头上人不多,有四、五只小木船泊在水面上,有人在用临时搭的土灶烧饭。小钱去售票口买票,却发现里面没人了。一个四十来岁的船夫从船上跳上岸来,尾随着他。

船夫问:“是去乌镇吧,我送你们去。”

小钱没理他。

船夫又说:“轮船刚走,下一班要三个钟头后才来,我送你们去,半个钟头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