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旅 程 13(第4/7页)

两位年轻的潜水员在吉隆坡转机,登上了英国航空公司赴伦敦的班机,他们在飞机上喝了很多啤酒,很快就沉沉地睡着了。航程大概要花十二个小时,但由于有七小时的时差,到达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时候正好是黎明。他们的两只旅行箱已经托运,但潜水装备则随身带着,放在他们头顶上方的行李厢内。

装备包里面有脚蹼、面具、橡胶潜水服、调节器和浮筒控制服,只有潜水刀拿出来放到旅行箱里托运了。其中一个装备包里有一张还没发现的马来西亚入境登记卡。

在菲律宾三宝颜半岛的一个小海湾里,在船尾上方的泛光灯照耀下,一名熟练的油漆工正在为这艘系泊的船舶刷上船名的最后一个字母。货轮的桅杆上飘扬着一面英国的米字旗。船首的两侧和船尾都刷好了里士满伯爵夫人号这个名字,船尾的船名下面还有船籍港——利物浦。最后油漆工走下梯子,灯光熄灭了,船舶改造全部完工。

拂晓,一艘假扮成垂钓船的游艇缓慢地驶进了海湾,带来了最后两名新船员,他们将驾驶着前“爪哇星辰”号、假冒的“里士满伯爵夫人”号,驶向最后的航程,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后航程。

黎明,里士满伯爵夫人号货船开始装货,这时候空气还比较凉爽宜人。三个小时后,气温将恢复往常桑拿般的高度。码头上的起重机不是很现代化,但装卸工人经验丰富,他们用铁链拴住这些珍稀的木材,吊到船上,由船员接应,安置在货舱里。

在燠热的午后,就连当地的加里曼丹人也停工休息了。中午的四个小时,这个古老的木材输出港全部都尽可能在阴凉处歇息。春天的季风再过一个月才会来临,但这里空气湿度从来不会低于百分之九十,已经在向百分之百冲刺了。

麦肯德里克船长喜欢在海上航行。太阳西下时,货物装完了,盖板盖上了,不过引航员要第二天早上才会来把这艘货船引领到公海上。这意味着还要在蒸笼里度过一个晚上,麦肯德里克叹了一口气,回到甲板下面的空调舱房里去了。

早上六点半,当地的代理和引航员上了船,在最后的文件上都签上了字,离港手续全都完成了。里士满伯爵夫人号货轮驶出港口,进入中国南海。

与之前的爪哇星辰号一样,它也转向东北绕过加里曼丹岛北角,然后南下进入苏禄群岛去爪哇岛。船长相信六集装箱的东方丝绸正在泗水港等待着他去装运。他根本不知道,泗水是没有任何丝绸的,从来没有。

游艇把三位乘客放到了海湾一座摇摇欲坠的码头上。楠榜先生带着苏莱曼和马丁来到了水面上一栋长长吊脚楼,这既是宿舍又充当食堂,就是这里面的人将出发去执行马丁知道的“黄貂鱼”行动、楠榜认为的“伊斯拉”旅程。还有些人——劫持爪哇星辰货船的人,留守在这座长房子里。

这伙人来自印度尼西亚各地,有些是“伊斯兰祈祷团”成员,也就是制造巴厘岛大爆炸的恐怖团伙,其他人来自印尼的各个岛屿,也有阿布沙耶夫非法武装的菲律宾人。他们说的话混杂着菲律宾的泰加洛语和爪哇的方言,偶尔还有几句阿拉伯语。

马丁逐个辨明了这些船员的身份和专长。

驾驶员、轮机员和无线电报务员都是印尼人。苏莱曼声称他的专长是摄影。在他最后牺牲前,他在这次行动中的工作是要用数码相机拍摄事件的高潮部分,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把整个过程发送到半岛电视台。

人群中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看上去像是巴基斯坦人,但楠榜和他说话时用英语。男孩说自己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父母是巴基斯坦人。他讲话带有英格兰北部地区的口音,应该是利兹或布雷德福一带。马丁猜不出这个小家伙是干什么工作的,或许是一名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