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人们将称我为凶手(第5/6页)

我正想再讲第三个故事,向有着漂亮眼睛的书法学徒描述伟大的贝赫扎德大师如何刺瞎自己、为何始终不愿离开赫拉特、为什么被强押到大不里士[16]后永远不再绘画、为什么说一位细密画家的风格其实是他所属画坊的风格,以及其他从奥斯曼大师那儿听来的故事,但是我逐渐被说书人吸引住了。我怎么会知道他今晚要说撒旦的故事?

我忍不住想说:“最先说‘我’的人是撒旦[17]!拥有独特风格的人是撒旦。分隔东方与西方的人也是撒旦。”

我闭上眼睛,在说书人的粗纸上任凭心中所想画出了撒旦的模样。当我画图时,说书人和他的助手、其他画家及好奇的观众咯咯窃笑,在一旁鼓噪。

请告诉我,你们觉得我有个人风格吗,或者一切都只是葡萄酒在作祟?

[1]谢赫·奥斯曼·巴巴:疑为阿布·奥斯曼·希里。“谢赫”和“巴巴”都是对苏非长老的尊称,不是人名的组成部分。阿布·奥斯曼·希里,卒于910年,是苏非神秘主义谴责派的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人应当通过自我谴责以获得道德和灵魂的拯救,实现与真主的合一。

[2]此三点都是对苏非神秘主义认识观的阐释。细密画即是呈现人的心灵对真主创世“蓝本”的记忆。这种记忆是真主先天赋予人,而又被后天所蒙蔽。因此,可以说,细密画是对本真之美的觉悟。

[3]伊斯兰教四大哈里发(伊斯兰教教权最高统治者称号)依次为:阿布·伯克尔(632—634年在位),系穆罕默德挚友和岳父,穆罕默德之妻阿以莎之父;欧麦尔(634—644年在位),在位期间,率军征服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被尊称为“穆民之首”;奥斯曼(644—656年在位);阿里(656—661年在位)。

[4]该故事见内扎米《亚历山大记》“智慧篇”。

[5]该故事见萨迪《蔷薇园》第一章第27个故事。

[6]该故事见萨迪《果园》(而非《蔷薇园》)第一章第2个故事,该故事中伊朗国王名字用的是菲尔多西《列王记》中的达拉,而非史书中的“大流士”。

[7]凯默列丁·礼萨:苏尔丹·侯赛因·巴伊伽罗统治赫拉特时期(1468—1506)的著名细密画家,“赫拉特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

[8]1472年,穆罕默德二世派军迎战来犯的白羊王朝君主乌宗·哈桑率领的军队,大获全胜,缴获大量战利品。

[9]阿布·萨伊德:帖木儿王朝君主,1451—1469年在位。

[10]米朗:帖木儿第三子,未能继位。继帖木儿位的是第四子沙哈鲁。阿布·萨伊德是米朗之孙,击败其他帖木儿的后裔,终于登基称王。

[11]塔什干:中亚历史名城,现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12]卡拉·瓦利:生活于15世纪的著名细密画大师,具体生卒年不详,曾任阿布·萨伊德(1451—1469年在位)宫廷画坊总监。

[13]这是苏非神秘主义重要理论“在死去之前去死,随之会降下真主的无数恩赐”的延伸。该理论强调在肉体死亡之前人应当主动修身养性,泯灭一切杂念,达至心灵的至境,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肉体死亡之后,灵魂升入天园。这里,细密画大师卡拉·瓦利将该理论引进细密画的创作理念,认为主动去泯灭肉眼的纷挠胜于被动失明之后摆脱肉眼的纷挠。

[14]阿布·萨伊德于1469年2月8日在与白羊王朝开国君主乌宗·哈桑的战斗中被杀。

[15]《古兰经》第35章“创造者”第19节经文。

[16]萨法维王朝最初以大不里士为都城,其第二任君主塔赫玛斯普一世(1524—1576年在位)狂热喜爱细密画,网罗了大批细密画家在自己的宫廷画坊中,其中大多数画家来自细密画兴盛的赫拉特地区。由于每位君主或王公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因此各个画坊的风格会依其主人的审美趣味而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细密画大师们是不会轻易更换画坊的,对自己所属画坊风格的坚守被视为细密画家的一种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