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地形第十(第5/12页)

所以用人,他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威望,有驾驭人的手腕。只有才能,没有威望,只能做副手。

3. 险

吏强卒弱,曰陷。

“陷”,陷落。曹操注:“吏强欲进,卒弱则陷。败也。”将领很强很勇敢,士卒跟不上。将领说:“跟我冲!”他冲进去了,后面兵都没跟上,他就陷进去了。

张预注:“将吏刚勇欲战,而士卒素乏训练,不能齐勇同奋,苟用之,必陷于亡败。”

“齐勇同奋”很重要。将领的责任是训练带领士卒,不是单打独斗。如果平时不能训练士卒,上了战场自己一个人刚勇,那就把自己陷进去了。

4. 崩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崩”,崩溃。曹操注:“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心不厌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大吏”,就是小将。小将对大将不服、怨恨,遇敌时,擅自率自己的部属出战,大将不能控制,这样的军队,就会崩溃。

陈皞注:“此大将无理而怒小将,使之心内怀不服,因缘怨怒,遇敌使战,不顾能否,所以大败也。”那小将气急败坏,看见敌人他就要打一场,也不管自己死活,更不顾整体战略了。

那小将怨恨在心、情绪失控,他不仅自己要乱打一气发泄,而且很可能更糟,希望己方失败,让主将蒙羞。你不是骂我吗?看看你自己怎么样!

前面学过一个战例,晋楚争霸,邲城之战。晋军与楚军对峙于黄河,晋楚决战在即,是战是和,晋军内部分歧。主帅荀林父要守,中军佐先榖则要战,激烈争论,没有结果。中军佐先榖(gǔ)就来了个“怒而不服,怼而自战”,擅自带着先氏亲兵渡河,荀林父闻讯后大惊,司马韩厥提议全军出动,防止先氏被歼灭。就这样,晋国全军被动应战。

晋军内部还有两个混蛋,比先榖还坏。先榖主观上是要为国建功,而这两人,魏锜和赵旃,因为向荀林父要升官被拒绝,心怀怨恨,希望晋军大败,好让荀林父倒霉。二人向荀林父领了出使楚营和谈的任务,去了却根本不谈和,而是挑战。故意让荀林父没准备,被楚军突袭。

这样的晋军,自然大败,晋国就此让出了霸权。

荀林父的孙子,荀偃,也曾做过晋军主帅,率军伐秦。荀偃行令说:“鸡鸣而驾,惟吾马首是瞻。”旁边栾书大怒,说:“晋国之命,未是有也。”晋国能跟我这么下命令的人还没生出来呢!自己率所部回师了,不跟你玩了。

这栾书本是晋国权臣,年纪比荀偃大,辈分比他还高。

看来晋国风气如此,难怪最后有三家分晋之事,分成韩、赵、魏,战国七雄居其三。如果晋国不分裂,战国七雄变五雄,秦国就不一定能统一天下了。

再讲一个晋国的骄兵悍将,赵穿。赵穿是个不折不扣富二代,靠着他伯父赵衰(cuī)和哥哥赵盾。秦国来攻打晋国,赵盾是主帅。赵盾亲信上军佐臾骈献计,说秦军不能持久,咱们坚守不战,他熬不住了,必定撤退,咱们再“击其惰归”,可获全胜。赵盾深以为然,下令坚守,不许出战。

晋军不战,秦康公急了,问流亡到秦国的士会,怎么回事?士会说,一定是臾骈的主意。晋军主帅赵盾的弟弟赵穿,对赵盾提拔臾骈非常不服气:“我们去挑战赵穿的部队,他肯定出战。”

秦军依计而行,派军骚扰赵穿部,赵穿果然出战。赵盾正在开会,听说赵穿杀出去了,为了弟弟安危,只好全军出动,混战一场。

六败(二):选锋之道

5. 乱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