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旧馆”之六(第4/15页)

“很容易拨动,每走到一个数字,手上就觉得咔哒一震。”瓜生一边说着,一边把针朝右慢慢拨去,他按圆盘上的数字,顺序由I转到XII,每走一个字停一下,同时按按墙壁,上下摸摸,可是什么变化也没有。

“不会那么简单就可以打开的吧?”瓜生回过去看了看江南,缩了缩肩头。

“你也认为这个钟是通向隔壁的暗门吗?”江南征询瓜生意见。瓜生一边把手再次伸向时针,一边说:“非常可疑。如果真是如此,这个钉的作用就如同保险柜上的密码锁一样。比如,向右拨IX,向左拨III,就这么用。”

说着,瓜生又继续拨拨针、按按墙。但是墙依旧巍然不动。实际,当然是打不开的。因为,即使是他猜得正确,上面装有密码锁,密码的数目且不说,就连它是几位组成也不知道哇。简直像在沙漠中寻找一粒金子一样。

“光是瞎碰,恐怕找不到。”瓜生叹着气,离开了钟盘,他无可奈何地看看江南,“只能从两位数开始,按顺序一组组地试下去啦?”

江南随便说了一个想到的数据使瓜生感到意外。

“好像是五十三号。”

“那就先试试这个数,向右转到V,再向左转到III,要是不成就反过来,向左转到V,向右转到III。”江南边说,边向钟盘走去。

“和这个相同的钟,每个资料室里都有两个,如果它们都是暗门的话,恐怕就不是中村青司自作主张设计的,因为数量太多了。所以这肯定是施工主人古峨伦典的意愿。”

“有道理,如果密码锁上的数字是古峨决定的,那么这个数字就可能与他切身有关,或者和这宅院有关。”

“对!”

“看来有试试的价值,对吧?”

江南立即试了V——III的组合数字,可是没有变化,再把两个数字倒过去,III——V,也同样不行。

两个人连续把想到的各种可能有关的数字,一个个进行试验。先试“I—IX—VII—IIII”,这是时计馆建成的年代——一九七四。是江南从小早川那里听来的。又试了“VII—IIII”——一九七四的缩写形式。一九七四年即昭和四九年,于是又试了“IIII—IX”。

X—VIII,是这座旧馆内古钟仿制品的总数——一零八引出的组合,因为钟盘上没有零字,所以把一零八分成前两位的一零,和后一位的八。

“I—VI”——这是第一天夜里招魂会上美琴口中说出的幽灵语言中的数字。

是死去的古峨永远一直期待的出嫁年龄。这个不成,又分解成十和六,组成X—VI。

后来又想到了古峨伦典的生日、生年,但他俩都不了解。接着又试了一些明知无用,只是为了自我安慰而试验的数字,该如这个家的电话号码,邮编号码等等,结果都以徒劳告终。

“不行啊!”江南的手离开了时针。他想,看来应当放弃这个念头,“至少位数明确,才能这么逐个筛选呀!”

“去书房收集数字好不好?”瓜生说。

“书房?”

“对。我用的那个I号室好像是古峨伦典的书房。室内的东西几乎都搬到了新馆。不过,如果找一找,也许还能发现一些记录之类的东西。”

“那太费劲了。”

“要不然索性把这堵墙砸开吧,如果真有暗门,拆起来很容易。”

说到这里,瓜生突然停住。他一下摔响手指“啪”了一下,“啊,有了!”

“什么?”

“还有一个应当试验的数字。”说着,瓜生又朝钟盘走去,从他那紧张的神情来看,不像是随便想出的数字。江南向旁边退让一步,全神注视瓜生抓住时针的右手。

“你还记得到‘钟摆轩’时我发现的那张照片吗?”瓜生说着便把针向右拨到VIII的位置。

“照片?就是音乐盒里放的那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