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176章 道德(第2/3页)

对于唐靖的命令,别说对面的贞郡军将士们理解不了,叛军的将士们也同样理解不了。第一和第二军团的军团长纷纷跑到唐靖这里,询问他为何突然下令停止进攻了。

要知道现在可是进攻的最佳时机,贞郡军只有三万来人先行渡河,贞郡军的主力,要么在东岸,要么正在渡河,现在不趁虚而入,还等待何时?

看着两名满脸急切的军团长,唐靖正色说道:“现在在我们对面的,只是贞郡军的残部,而非贞郡军的全部,我军当然可以立刻进攻,将贞郡军残部一举歼灭,但这样的胜利,是乘人之危的胜利,是胜之不武的胜利,无德无道,本王不屑为之!”

听闻这话,两名军团长辛夷和彭正的冷汗滴了下来。

现在可是在打仗啊,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取胜,不管是不是胜之不武,是不是趁人之危,只要能打赢就行,这时候你还讲什么仁义道德啊?

辛夷和彭正对视一眼,前者急声说道:“王爷,现在我众敌寡,正是我方主动出击,将敌一举歼灭的好机会啊!”

“是啊,王爷!”彭正接着说道:“眼下战机,千载难逢,切不可错失良机啊!”

唐靖扫了他二人一眼,面沉似水地说道:“君子当有所谓而有所不为!古之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我等尚不如古人?”(不重伤,不伤已经受伤的人;不擒二毛,不擒头发有黑白两色的人;不以阻隘,不凭借险要之地取胜,不借助地利上的优势。)

听完唐靖的这番话,辛夷和彭正都不再言语了。

他俩无法指责唐靖说得不对,但也无法认同他的说法。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那是古人的道德标准,也是古人的道德典范,当然没错,但早已不适用于现在。

在他二人看来,唐靖属生不逢时的那种人,他不该出生于现在,而应该出生在昊天帝国的早期,这个时候,才是最注重道德的时候,而现在,谁还注重这些?

你讲道德,而敌人不跟你讲道德,最后吃亏是谁?还不是自己嘛!

二十万众的叛军,在只有三万人的贞郡军面前,足足驻足不前有三个时辰,期间未开一枪,也未放一炮,由上午一直拖到下午,直至贞郡军的主力全部渡过砂河,火炮也全部布置完毕之后,双方的战斗才正式展开。

当双方正式开战之时,已经天近傍晚,双方都只是做了试探性的进攻,并没有展开全面交锋。交战时间不长,两边便偃旗息鼓,各自回营,准备明日再战。

不过当天晚上,贞郡军突然偷袭叛军大营,虽然最后叛军有把来袭的贞郡军打退,但叛军的粮草受损严重,被贞郡军的一把大火烧毁过半。

粮草的受损,对叛军的士气而言可是个不小的打击。辛夷和彭正更是气得连连跺脚,心里一个劲的埋怨,妇人之仁,仁王的行事作风,简直就是妇人之仁!

你对贞郡军讲仁义道德,可贞郡军又是怎么对你的?当天晚上就用阴谋诡计毁了己方一半的粮草。

唐靖倒是没有丝毫的后悔,你不讲道德,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总之,我要把我的道德标准竖立起来。唐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唐钰封他为仁王,太恰如其分了。

翌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唐靖便指挥大军,全体出营,对贞郡军发起了进攻。

贞郡军方面也不怯战,同样是全军出营迎战。双方于砂河西岸,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交战。

此战,唐钰朝廷的兵力为二十万,唐凌朝廷的兵力为十万,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合计为三十万众。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到白热化,两边的火炮响得如同爆豆一般。战场上,到处都在爆炸,到处都有人们的嘶吼声。

叛军的战术很直接,阵型也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列着长排的方阵,全面推进。贞郡军这边则是采用分兵作战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