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324章 麻木(第2/3页)

宁死不做亡国之君,在这一点上,长孙伯昊绝对值得人们去称赞。就内心而言,长孙伯昊想励精图治,想做个好皇帝,做个圣君明主,可惜,他没有这样的机会,风国也不肯给他这样的机会。

从他登基,到风军兵临城下,连一年的时间都没到。

“风军来势汹汹,陛下仍留在京城,太过危险!”众大臣齐声说道。

长孙伯昊环视下面的大臣们,突然笑了,被气笑的。

他抬手环指诸臣,一字一顿地说道:“尔等现在劝朕离京,究竟是担忧朕的安危,还是在担忧尔等自己的安慰,当朕不知?当朕是三岁之孩童吗?”

众大臣闻言,纷纷再次向前叩首,颤声说道:“陛下冤枉臣等了!”

长孙伯昊指着众人的手指抖了抖,憋了好半晌,方幽幽说出一句:“社稷危难,生死存亡,系于一线,劝朕离京者,人人可杀。”

说完这番话,长孙伯昊身子向后一倒,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握拳拄着额头,垂下眼帘,再不多言。

众大臣面面相觑,最后也都纷纷垂下了头。

长孙伯昊的话说得没错,这个时候劝他离京的大臣,究竟是在为谁着想,在为谁谋出路,也只有大臣们自己心里明白了。

风军的攻城还在持续,双方的火炮对攻战,由早上开打,一直打到入夜,天色大黑,可是风军的攻势仍没有停止的意思。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怀疑风军的粮草弹药不足了,风军的火炮,像是永远都不会哑火似的。

一整天的炮击打下来,风军方面损毁的火炮,不下数百门,天京城头上被炸毁的火炮,也有数百门之多。

城内的宁南军,从另外三城急调火炮到南城支援。

抽调的火炮不是几门、几十门,而是成百上千门,要把这么多的火炮从另外的三城调到南城,急需人手。城内的官员,征集百姓,让百姓出力,帮忙运送火炮。

但令人惊讶的是,城内百万之众的宁南百姓,竟然无人肯来帮忙。

长孙伯昊还是错估的局面,他以为他留在天京,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可实际上,人们早已对他的所作所为失望透顶。

军中的将士们还能坚持作战,那是因为没有办法,身为军人,军令如山,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军令一下,就得硬着头皮上。

而百姓们不同,他们不是军人,也没有军令如山的束缚,皇帝值得爱戴,人们自然会为你效力,哪怕是无偿的效力,也心甘情愿,但皇帝不值得爱戴,谁还愿意为你出力,百姓们都留在家中躲清闲了。

没有百姓肯出力帮忙,只能靠军中将士自己搬运火炮,但军中的将士们大多也是出人不出力。

东城、西城、北城的军兵把火炮运送到城中心一带后,就撒手不管了,悉数退回到各自的城防,天京城内,大街小巷,堆满了无人运送的火炮,已然毫无秩序可言。

晚间,风军的炮击没有停止,又足足持续了一宿。翌日天亮,风军的炮击仍在无休止的持续着。

城头上的守军向城外观望,绝望的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昨日的火炮对攻战,风军明明损毁了近五百门之多的火炮,可现在再看,损毁的火炮已全部被运出火炮阵地,留出的空位,又由新一批的火炮填补上。

一天一宿的对攻过去,风军的火炮数量等于是丝毫未损,还保持在两千门左右。

如此之高的作战效率,如此之充分的战前准备,令人咋舌。反观本方自己,空有百万的民众,数十万的大军,可从另外三城抽调过来的火炮却屈指可数,两厢比较,又怎能不让人绝望呢?

其实南城守军的埋怨和愤恨也是多余的,就算把另外三城的全部火炮都运送到南城这边,业已架不到城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