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灵明不昧脱幻术,古寺受教别奇僧(第6/7页)

妙契答道:“施主此说并不确切。当年非空大师为解民倒悬,方秘密传法于百人。然非空大师所传乃‘忍法’,而不应说为‘忍术’。一字之差,判若云泥。心安于法曰‘忍’,证‘忍’之法曰‘忍法’。大师传法,原意也是令修习者能以慈悲为本,心住于正法,通过忍法之修习而最终入道,此与达摩祖师传武功于少林可谓异曲同工。其中虽有诸般御敌降服之术,却只在救度众生之时使用。若为一己之私,则宁死不用忍术害人。正如《金刚经》中之忍辱仙人,自己虽然被无故无理地节节肢解,令身体手足四分五裂,也不于众生起丝毫嗔恨之心,更不会施暴于众生,故而名曰‘忍辱仙人’。倘若学法是为了争强好胜,甚至恃强凌弱,那也只能学得‘忍术’,便不是‘忍法’了。

“非空大师传法,原为平乱安邦、利益众生,因此当年让门人立下五条誓言,一者绝不妄修忍法,二者绝不妄传忍法,三者绝不滥用忍法,四者不学外道邪术,五者不得伤害无辜。凡违此誓者,即非忍法传人,非为忍者,皆是邪魔外道。

“术无正邪,人有善恶。可惜大师传下的方便入道法门,逐渐衰微,后来修习忍法者多重术而轻法,失却了忍法本意。更有一般愚痴难化之人,全无善心,为了自己逞强称霸,不惜开始修炼诸多邪魔妖术。时至今日,忍法几乎不见,忍术正邪掺杂,忍者善恶两分,实乃忍法之哀,众生之祸也!”说到这里,妙契禅师长叹一声。

孙位也叹道:“原来忍法是这般来的!难怪大师刚才说那‘眼见为实’之术,原是为了引人入道,可见各种忍术本皆如此,都是为了破除众生执以为实的幻觉吧。”

妙契点头说道:“《圆觉经》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众生之所以在幻妄中轮回,便是由于不知是幻的缘故,若一遭真得了知,则去道不远矣。”

二人正谈得高兴,悟真进来请孙位去用斋饭,原来已过黄昏了。

一连两日,孙位都与妙契禅师谈禅论道,颇得点化,又向妙契请教了许多忍法之道。眼看伤势渐好,又记挂着李义南,孙位便决定辞行,回秦州去找李义南,却怕再入歹人之手,心想不妨明日向妙契禅师辞行时顺便求他指点。

次日三更刚过,孙位便即起身,他知道妙契师徒每日必早起做功课。一出房门,果见大殿透出灯光。孙位轻轻推门而入,见师徒二人正站在大殿当中面对自己,似乎在等候自己。孙位当即合十深揖道:“弟子尚有要事在身,不得不走了。”

妙契微笑颔首道:“施主伤势已愈,前路因缘已熟,但宽心前去无妨。这里已经为施主准备好干粮、饮水,待会儿让悟真送你出去。”

孙位暗暗吃惊,妙契显然知道自己要走,不待相问便主动告知所疑之事,并已提前为自己备好了干粮,看来当真是位先知的高僧。念及自己蒙禅师相救,并为自己讲授诸多忍法之道,更教以正法、开示深理,心中顿觉依依不舍,垂首说道:“弟子此番叨扰,得聆大师教诲良多,善知识难遇,弟子本想多住些时日,广闻圣教,无奈要务在身,不得不仓促而去,深以为憾!”说罢眼中竟已湿润。

妙契说道:“聚散离合,皆有因缘。我与施主有缘一见已是幸哉,不必难过。只是临行老衲再唠叨几句,望施主莫嫌老衲老婆心切。施主善良淳厚,夙具慧根,望能好自护持,努力向道。须知红尘碌碌,苦多乐少,幻世茫茫,无有真实。施主若能勘破,自有朗天赤日之时。莫要辜负此生。寒山子有诗,老衲转送于你:‘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