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倚废墟南山梦示,访古村半义俗讲(第5/9页)

光波翼叹道:“不想那黄犬如此重义,不愧这三义村之名。”

申老汉呵呵笑道:“这倒真被公子说着了,正是因为我家中那黄犬救主之事,这村子才改叫三义村。”

光波翼怪道:“哦?这村子从前却唤作什么?”

申老汉道:“从前此村名叫断脚村,因这里偏僻难至,外人来这里一趟往往累得好似断了脚腕一般,故名断脚村。”

此时申瓯早将各人饭碗摆好,申老汉道:“咱们先吃饭吧,只是些粗淡素菜,怠慢了公子,还请见谅。”

光波翼连忙称谢,说道:“在下一向茹素,如此最好不过。”

申老汉闻言面露喜色,道:“哦?如此说来,公子确是与鄙村有缘了。从我记事起,全村人便都不食牛肉,亦不食鱼虾等物。”

光波翼问道:“这是何故?”

申老汉道:“我还是听父辈所讲,从前我们村中有一户戴姓人家,有一年,戴家父子二人去集市上,想买头耕牛,看见一个屠户正从一人手中买了头母牛,准备回去杀牛卖肉。那母牛身边还有一头牛犊,好似懂事一般,不住流泪哀鸣,又挡在那屠户身前,不让他牵着母牛离去。母牛也不住流泪,舔着牛犊,依依不舍。及至那屠户硬将牛犊拉开,牛犊忽然跪倒在卖牛的主人面前,不停叩头,好像在求那主人。戴家父子心中不忍,便上前求那屠户,将那母牛与牛犊一同买了下来。回来后,村里有人嘲笑戴家父子憨傻,那母牛与牛犊如何能够耕地?戴家人并不计较,试着为那母牛套上木犁,不想那母牛却异常卖力,犁地比别家的耕牛都要快上许多,平日驮物做活也非常得力。后来牛犊长成之后,也与那母牛一般,做事极为卖力,好像母子二人都有意要报答戴家救命之恩。戴家人自然也很喜爱这两头牛。后来母牛老弱,不能继续做活,戴家便将它养在院中,直至老死。从此那牛犊劳作时更加卖力。”

光波翼点头道:“不想那两头牛竟然懂得孝、义,知恩图报。”

申老汉又道:“这还不算完,后来有一日,戴家媳妇牵牛到山坡上吃草,忽然从山里窜出一头猛虎,嗷嗷吼着便要扑食戴家媳妇。那牛见状,竟不顾一切冲上前去救主,拼命与那猛虎斗在一处。那牛身上被猛虎抓伤、咬伤多处,却毫无惧意,越斗越勇,猛虎最后竟然敌不过那头牛,跑回山里去了。戴家人感念那牛救命之恩,便将那牛养起,从此不再令它劳作,更在全村人面前立誓,从此不食牛肉。村里人也被那义牛感动,从此竟都断了牛肉。”

光波翼道:“若在下未猜错,这义牛与义犬便应是三义村中之两义了,更有何事得名三义村?”

申老汉道:“公子所言不差。本村另有一件义举却是发生在我年幼之时,那人也姓申,还是我家一门远亲,我称他作三叔。这位三叔曾经出远门,看见一个捕鱼的,新捕到一条大鱼,在江边贩卖。三叔见那大鱼在网中挣扎,忽然动了恻隐之心,便将它买下,放回到江中。数日之后,三叔乘船渡江,遇上大风,船撞到江中暗礁,船破进水,眼看便要沉江。谁知那船进了半舱的水,却不下沉,反而飞快向对岸行去。很快到了江岸,众人下船之后都看见,原来是一条大鱼,领着一大群鱼儿驮着那船。这是三叔回来后亲口对大家所讲。”

(按:上述几则故事在《明纪》等许多古籍中均有类似原型。作者亦知道许多古今动物报恩、行义之事。噫嘻,物犹如此!)

光波翼问道:“从此,村人便也断食鱼虾之属了吗?”

申老汉点头道:“不是老汉自诩,鄙村虽然没出过几个读书人,却都是世代仁孝之家,人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为人重仁义。那鱼虾既然懂得报恩,自然是有情有义,便与咱们人类何异?岂有再忍心吃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