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一名之得(第2/4页)



  还有的人没这么明显的“文以载道”意识,但脑子里已经形成了某种观点,写起小说来就免不了会流露出来。比如有些作者骨子里有“女人是祸水”的观念,所以写出的故事里总有一个作为幕后总推手的反面女性人物,由于嫉妒丈夫与另一个女人的真心相爱,或者贪图家财,或者有其他不良意图,总是想方设法图谋害人,于是导演出许多的悲欢离合。

  有不少人认为我写的《山楂树之恋》与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很相像,他们觉得这样比是抬举我,因为霍达是知名作家。但我觉得这样比是贬低我,无论是思想境界方面还是故事结构方面。霍达虽然是知名作家,但《穆斯林的葬礼》并没有脱离我上面描述的那个窠臼:故事里有一个作为幕后总推手的反面女性人物。

  这类故事的大致情节就是:男主娶了个太太,一般是父母包办,或者为了家族利益联姻,或者男主一时情迷,上了某个女人的当,与之结成了夫妇,但他并不爱她。后来男主遇到一个真心相爱的女人,于是矛盾爆发,原配夫人嫉妒这个被丈夫宠爱的新欢,想方设法破坏丈夫与新欢的好事,殃及新欢的家庭及子女,甚至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演化成许多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故事。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看过的故事或者电视连续剧,难保不发现很多follow这个pattern的作品。

  可以这样说,凡是创作性的作品,其作者都有message要传达,只看明显不明显,自觉不自觉了。

  有人说,难道你就没有传达message吗?你写的《山楂树之恋》,不就传达了“爱一个人也是一种幸福,或许是更大的幸福”的message吗?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我首先要恭贺你,因为你至少能看出《山楂树之恋》传达了这么一个message。看《山楂树之恋》看哭了的大有人在,看得爱上老三的大有人在,看得恨上静秋的大有人在,看得要去寻找那棵山楂树的也大有人在,但看出老三的爱法就是“爱一个人也是一种幸福,或许是更大的幸福”的人却有点凤毛麟角。

  但我写的故事传达了某种message,跟我有message要传达、因而创作一个故事来传达是不同的。前者的message是故事本身具有的,我不过是把故事写了出来;而后者的message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故事不过是作者message的载体而已。

  我的故事传达的message并不一定代表我个人的好恶,比如《不懂说将来》里海伦对Benny隐瞒自己已婚有孩的事实。如果是我,我肯定会故意把已婚有孩的事实讲出来,借此考验一下Benny,不然我就拿不准Benny究竟是爱一个真实的我,还是爱一个离婚没孩的我。

  但我写故事的时候不会因此把这个情节改成我喜欢的模样,我会照实写下来。

  既然我写故事没什么中心思想,那么题目对我来说就很重要。

  认为题目很重要的人很多,但有些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因为现在的网文实在太多,不用个惊人的题目就抓不住读者的眼球。但我只不过是在自己博克贴贴,又是连载,题目吸引不吸引人没什么关系,所以我重视题目的原因不是为了吸引读者,而是为了故事本身。

  我选题目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老题新解”或者“一题多解”。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想“发明”一个完全没人用过的题目,是很困难的。只怪咱们出生晚了点,容易的科学发明,都被前人搞过了;容易的故事主题,都被人写过了;容易想到的题目,都被人用过了。咱们无论怎么努力创新,都有可能是炒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