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线救“园”(第6/33页)

说得大家点头频频,说魏书记对八字还真有研究。魏德正也就更起劲了,又说道:“自古至今都是八字当头,官场不是世外桃源,自然也处处离不开这个八字,只要执行好这八字方针,就会大有收获,步步高升。”

当官竟然还有八字方针,这倒是众人没细想过的,感到新鲜。于是纷纷讨教魏书记,到底怎样才能执行好这八字方针。魏德正微微一笑,说:“你们想想看,初入官场,最要紧的是什么?自然是学会说话,要有一张八哥嘴。做官一张嘴,处处人和美,谁见过天天闭着嘴巴而有人缘有长进的?所以要见人说人话,见神说神话,再在此基础上修炼到见人说神话,见神说人话的高水平。具有八哥嘴当然只是一个方面,还得有实际行动,各种关系都要理得顺。怎么理顺各种关系呢?最重要的是八方周全,做到处处圆滑,事事周到,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上下左右都能打理得妥妥帖帖。这叫做八面玲珑得月多,自然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得月之后,如果还有八斗之才,这人就如虎添翼,可以直入云霄,功成名就了。不过八斗之才是经世济国之才,不是随便哪个都能拥有的,一般人不必过高要求自己,只要具备前面几个八,就可混迹官场,位显权重了。谁有了位置和权力,谁就八方呼应,入室前呼后拥,出门警车开道,站在台上有掌声,走到台下有媚脸,报纸的头版头条有重要指示,电视的黄金时段有音容笑貌。到得这一步,那就算形成了自己的气候,可谓八面威风矣。”

一番话,让一行人大开眼界。费局长说:“我们可要牢牢记住魏书记这八字方针,落实在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李局长说:“我可惜不会写文章,否则把魏书记的高论买过来,写成书,肯定能畅销全国,大赚一把。”魏德正摇摇手,说:“这玩笑就开到这里了,今天是因为跟大家在一起高兴,才这么口没遮拦。”

说笑着进了亭子。环顾四周,才发现这是城东一带的制高点,前瞻可望见小半个维都城,后瞰是半郊半城的开阔地带,那条维河水在起伏的山前逶迤东去。魏德正说:“风景这边独好!怪不得前人要把这里当做八景之一。过去只闻八角远眺的芳名,也没身体力行,到这里来过,早知如此绝妙,也上机关幼儿园来办个月票,有空常来走走。”李局长讨好道:“魏书记有意,那月票的钱由教育局开支。”费局长说:“月票就免了。卓园长跟传达室打声招呼,魏书记随时到随时开门。”

魏德正不理会两位,对卓小梅说:“机关幼儿园还有些地盘嘛。”卓小梅说:“我听园里的老职工说,当年建园时,八角亭周围都是没主的荒地,杂草丛生,还有野兔出没。市委领导带着建园人来选址时,八角亭没被划入幼儿园范围,是后来的打桩人见亭子孤零零地竖在这个山坡上,顺便把桩子打了过来,说是免得政府再派人来处理这块废地。将亭子圈入幼儿园后,觉得原来的地盘不方正了,又重新打桩,再扩大了半圈,结果面积比原来增加大半。为此幼儿园的人指着打桩人的鼻子,骂他们给幼儿园添乱,还找市委领导大吵了一场,要缩回到原来的地盘,是领导又批评又教育,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大堆,才不得不做了妥协。就这样一直到今天,还是当初打桩圈的范围,没增没减过。”

魏德正哈哈大笑道:“当时的人挺有意思的,不花钱的地皮送到手上还要嫌弃,现在地皮就是生产力,就是亮花花的票子,就是响当当的GDP增长速度。我不知各位见过乡下的土地祠没有,祠门两旁写着这样的对联: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原来土地就是金玉啊,我都想在城里建上这种土地祠,写上这样的对联。现在政府愁的就是没能有效垄断土地市场,城市扩建要土地,安居工程要土地,工业园区要土地,有了土地才有发展机遇,才有筑巢引凤,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铁手腕。也就是说政府只要有土地,就一有百有,什么都有。所以谁愿意给我地皮,我给他下跪,喊他做亲爹。”